有幸参加全国中小学数学建模研讨会,尽管会期短暂,但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会上有专家的讲解引领,有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的这一思想,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更好的领会了“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几点见闻:
1、从“核心素养”到“数学核心素养”。
上海专家王海平老师就“核心素养”一词,为我们进行了接近一上午的头脑风暴,使我脑洞大开,从不同年代、不同国家、不同专家对“核心素养”的不同理解,让我更全面的了解了“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人,即具有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在新课标中也多次提到了“数学素养”。
那么,到底什么是“数学素养”?教育界并没有统一的说法。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个方面。数学素养是人们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内在素养。由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能力与观念等组成。核心素养主要有四个方面: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
数学教学从数学知识的传授走向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素质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实施落脚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着眼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从数学核心素养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切入,数学核心素养商城的数学从数学建模开始渐次深入。
数学思想不是靠讲解来让学生理解,而是靠创设情境来让学生感悟——为理解而教,也就是让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
2、何谓“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
主要包括:1.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3.求解数学问题获得数学模型的解。4.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在教数学模型的解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的具体内容:发现和提出问题,建立和求解模型,检验和完善模型,分析和解决问题。数学建模的阶段水平:每个核心素养分3–5个水平,都涉及四个方面: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
小学数学建模的基本模式:创设情境,呈现信息——梳理信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建构,解决问题——回归情境,拓展应用——创设情境,呈现信息(依次循环,直到解决问题)。
3、建模思想渗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重视基本方法和基本解题思想的渗透与训练。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首先应结合具体问题,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步骤和建模过程,建模思想。教学应用题的具体可按以下程序进行:审题,建模,求解,得出结论,还原回原题。
(2)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为了增强学生的建模能力,在应用问题的教学中,及时结合所学章节,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使学生掌握熟悉的实际原型,发挥“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可顺利解决数学建模的困难。这样,学生遇到应用问题时,针对问题情景,就可以通过类比寻找记忆中与题目相类似的实际事件,利用联想,建立数学模型。
(3)课后巩固与练习。充分运用课本的练习题、习题、复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位于具体的理论知识后面,建模方向性强,教师只需稍作指导;而习题则更多利用教师批改作业的机会,主要纠正数学语言转化过程,及解题的规范过程;复习题由于综合性强,学生解决有困难,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提示。
二、几点思考:
1.教师高度决定学生高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看望师生时讲过,“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也就是说,教师要有文化理想,要有精神追求,要有家国情怀,要有历史意识。教师的视野、教师的工作不能只局限在自己所传授的学科领域,学科只是媒介和桥梁,教师要通过学科这座桥梁,将学生带入历史、带进社会,将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未来的优秀公民。
对于我们学校国际理念下的教学,急需全学科教师,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自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除了读一些本专业的书之外,广泛的涉猎一下其他领域或许能让我们在教学中豁然开朗,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可以换种思维方式,或许更容易的解决。
2.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如史老师讲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从生活实际中的分蛋糕怎样公平引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分析并解答。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
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反思自己的课堂,过多的追求了高年级的知识性,却忽略了趣味性,这样或许会适得其反,反而达不到自己高效课堂的设计初衷。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
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影响,这也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方面。
5.课堂在变化。
这次的课堂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重视数学语言表达,言简意赅,注意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6.专家引领的重要性。
参赛的老师中很多都是教学能手,了解到他们的成长经历,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有经验的团队帮着他们一起打磨课堂,不断修改。对于我们学校的年轻团队而言,专家引领是非常必要的。幸运的是,这次外出学习的除了史老师还有王老师,一直听说王老师对数学教学有独到的见解,通过这次接触,深入的探讨了一下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才知道百闻不如一见,绝不是徒有虚名,王老师无论是数学还是历史、政治,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教育方面都非常专业。更觉得自己相比之下过于渺小,知识量简直微不足道,也让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多读书、多听课、多学习。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更加勤奋而又智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做一名有“高度”的教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