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方面的习惯养成在家庭中更为重要。在中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未受到父母足够的重视,这是中国早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孩子想要学习想要独立的意识往往被父母破坏了,父母过度爱护,许多孩子自己去做的事,父母习惯包办代替。久而久之,让孩子成为没有自理能力的人,一旦离开父母便无法安排生活和学习。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这项能力在小学高年级应该得到较大的提高,这是孩子未来独立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重点培养4个行为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美国权威儿童教育专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依赖本身就是一项极为有害的弱点,它滋生懒惰,使人精神松懈,使人懒于思考,最终被他人控制。”一个人的依赖心理是从小逐渐形成的。 日本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让孩子们进最大可能自己解决好自己的事情。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合理,让中国小孩在能力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小朋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培养孩子自理习惯上,妈妈要变得懒一点。妈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事必躬亲不仅让自己很累,也会害了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自理的习惯,让孩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感,培养孩子亲自动手的习惯,学会让孩子规划自己的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收拾自己的东西。这是“懒妈妈”的功课。 其实孩子真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能干的多,能干的事情很多,而且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能干,但是懒妈妈并不是无事可做,还要承担训练员角色,既要教训他们动手能力,又要训练其动脑能力。
2.做事有始有终
做事不能坚持到最后,不能做到有始有终,这是一个人没有耐心的表现,而耐心是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耐心还是衡量一个人心理素质优劣以及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 培养孩子的耐心不仅会对孩子学习有帮助,而且还有助于孩子真正独立起来。形成比较完善的人格,对孩子未来产生极大的影响,当孩子越发没有耐心时,就可能形成任性、骄纵的不良个性。
做事有始有终有两个层面上的意思,第一层面的意思是在形式上做到有始有终,第二层面是内容上做到有始有终,就比如孩子画画,不是一次能学成都必须经过一次次不间断的学习才能形成。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在第一层面上多要求孩子,等孩子逐渐长大后,要不断在第二层面对孩子进行要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