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作者: 单车环球陈桂权 | 来源:发表于2017-03-31 15:59 被阅读254次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冰冷大西洋造就了纳米比亚连绵海岸线奇特的地貌,形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一半海水,一半黄沙。

出奥斯Aus,漆黑的道路飞奔而下。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一座座小山丘在沙石地中若隐若现。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铁路伴随公路,时常相聚又分开,一同迈向吕德里兹Luderitz。废弃久远的站台和枯树相伴,埋葬了人类的心血,还有他们的故事。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尔等过客匆匆顺路而下,只能幻想勾勒这里的往昔。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陡坡下20公里后,道路趋缓,风从后面助人一臂之力,不用踩踏,自由自在滑向无际荒漠。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开始还非常兴奋,引吭高歌,但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除了荒凉的沙地和灰黑的小山,没有啥值得再举起镜头的东西。只有炎热和干燥。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两个小时下坡50公里后,海拔降低,太阳高悬,加上砂石的强烈反光,气温节节升高。周围全是平坦的沙地,灰土色的连绵小丘无限的没入朦朦胧胧的天际线。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凉亭不知为何被铁丝网团团包围,人还得拐弯才能进入,自行车就别想了。烈日把黑驼包烤得滚烫,心态不已,还是找涵洞吧。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不久对面迎来一位法国骑友,一脸的无奈的,浑身汗水。逆风爬坡加上烈日,想想都痛苦。担心他水不够,问他需要不,他说足够了。后来证明还好他没要,不然我苦头更大了。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70公里后,再次有个废弃站台。太阳已经把我烤得晕头转向,赶快进去躲避。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烧水煮咖啡,再煮锅牛肉沫意面,美味。不过这也是悲剧的开始。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这里是沙漠边缘,大西洋的冷风还未吹来,低海拔,太阳威力无穷。周围一切都是滚烫的,房间里就像微波炉开了最大档。脱得只剩内裤,汗水还是不停的从皮肤里冒出来。干燥极了,每隔几分钟就得喝水。

在烈日下一分钟,马上就感觉被火烧,迅速退入屋内,下午别想骑车了。得,今天就在这里吧!

呼吸着干燥的热空气,鼻腔像在喷火。眼睛也被大地强烈的反光弄得火辣辣的疼。又不能躺下,木地板也烫得出奇,躺下汗水马上能打湿睡垫。大脑混沌一片,无奈等待太阳快点落下。

与想象中的沙漠不同,太阳落下后气温并没有降低,白天烤热的墙壁继续挥发余热,整晚都不得安眠。帐篷里简直又是一烤箱,好在没有啥动物能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下生存,最顽强的蚂蚁也消失了,没有蚊子。

露天躺着睡,偶尔的微风稍稍带来些舒爽。

翌日清晨,水早已被喝光,口干舌燥的爬起,阳光刚刚翻过山头,赶紧收拾走人。

门外方圆几十里唯一的一棵胡杨让人敬佩万分,树叶因烈日和缺水呈颓败之势,孤苦地与命运作最后的抗衡。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还好人是会移动的,我得赶紧出发找水。舌根发苦,恶心,口水都难吐出。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进入沙漠,大风和植物共同塑造了一个个小沙丘。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真正的体验了嗓子冒烟。路边几个建筑一看就是水站,放倒车,奔过去。粗大的管道里传来哗哗的水声,爬上大水桶,又敲又凿又拉,盖子就是无法打开。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绝望中,又更渴了。

继续下坡一公里,一个变电站,同样无人看守。高高的水塔吸引人。厚重铁丝网包围整个变电站,但可能我不是第一个缺水的人,水塔旁铁丝网被人剪开一点,只要挖点沙就可以钻进去。

拎开水龙头,哗哗的水喷出,悲喜转变就是如此的快。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高兴过头,痛快的冲个身子降温,但马上后悔了,再爬出来时,浑身是沙。但不管怎样,水实在是美味的东西。

很快迎来大西洋的冷风,这种奇特的气候带来了海岸线五万平方公里的沙漠,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有五千万年的历史。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每天下午的大风还会带着沙丘移动,掩埋了铁路,使其失去了作用。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交通依赖于公路,推土机的任务就是除沙,保障畅通。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卡曼斯科(Kolmanskop),是纳米比亚境内的一座废弃城市(鬼镇),现为当地旅游热点之一。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卡曼斯科位于纳米比亚南部的纳米布沙漠之中,距吕德里茨港口仅有数公里之遥。1908年在德属西南非洲发现钻石后,大批开矿者涌入当地,使得该城迅速发展为一座典型的德国式小城。该城是非洲第一座开设有轨电车的城市,南半球的第一座X光机也在此运营。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一战之后,随着奥兰治蒙德矿区的兴起,以及钻石价格的跌落,该城逐渐荒废。1956年,最后一批居民撤离该城,使得卡曼斯科彻底成为一座鬼镇。(摘自百科)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这是我骑行300公里荒野的目的,来感受下如同“生化危机”的真实场景。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黑洞洞的虚无门窗,残墙露顶,沙子填满了室内。过去的繁荣与辉煌昙花一现,在风起云涌的世界变化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现在远处还有砖石开采活动,废墟之间一道严格的安检等待着出入人群和车辆。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想起了新疆的克拉玛依,不知是否有一天石油开采完了,也会如此,最终消失于沙漠中。

继续下滑路过一片墓地就至是吕德里茨(Luderitz),这里是因为kolmanskop砖石而发展起来的港口,现在显得有些凋零。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城内多数是典型的德国哥特式建筑,几乎都快上百年了。

但现在,没空欣赏,我得解决头疼的签证续签问题。

警察前面开车示意我停车,然后告诫我骑车要带专门的头盔,而我从赞比亚带来的工地头盔一直没派上用场,一直静静的躺在后货架上。简单解释,他们还算通情达理,没有罚款,提醒下次带上。纳米比亚交通管得比较严,这应该是好事。

问路,一大哥爽快的开车领我到移民局。他是海员,到过很多国家,豪爽是海员的基因吧。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移民局惊讶于我的骑行之余表示这里办不了,可以送我回Keetmanshoop,权衡一下,还是回首都办吧。

小城不大,骑车溜达,一栋栋古老的哥特式建筑带有自己的样式,外表简单却感觉格外挺拔结实。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漂亮的火车站还有工作人员,但不售票 。铁轨都埋在黄沙里还咋卖啊。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巨大的圆形轨道是调转火车头的,工程师们的聪明才智改变世界。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俯冲下坡,蔚蓝大西洋再次进入视野。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浅港口只能停放小船只,冷清萧条的感觉。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海湾安静,栈桥提供游客休闲娱乐,可拍不出任何感觉。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依靠砖石在沙漠中发展起来的城市,其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资从远处而来,如今砖石萧条,势必加剧生活负担。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白人有色人黑人杂居,安静冷清懒散。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中国商店就在加油站旁边,方大哥撑起了一片天地,日复一日的为了后代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吞下单调的生活和远离故乡的清苦。

方大哥经营着一家百货商店和一家家具商场,每天起早贪黑,家具都自己组装,常常弄得精疲力尽。商店的百货也得自己死记硬背其英文和价格。虽没有其他中国人,但大超市也带来了强力的竞争。

每个为自己目标奋斗的人都值得尊敬!

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翌日,被小巴车拖回800公里外的首都温得和克,一天走完了我骑行十多天的路程,闷热拥挤难受,毫无感觉。

那些自由自在骑行的酸甜苦辣才是实实在在的享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纳米比亚 重返大西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lv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