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教育随笔集——宜阳县董王庄乡赵坡小学教学点
海纳百川起波涛——2019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之二

海纳百川起波涛——2019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之二

作者: 西岩耕夫 | 来源:发表于2019-11-11 22:13 被阅读0次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195: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下午,共有9个专家做报告,一直进行到下午6:30。

第一位上场的是叶仁敏。美国休斯敦独立学区研究部研究员。是个华裔专家。他做的报告的题目是《国外学术刊物近年的中国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的论述探讨简介》。主要对国外的近些年100多篇的有关中国道德教育的论文进行比较。听懂一篇论文尚且感到头疼,根本不用说这么多篇了,加上正值中午,听得昏昏沉沉。但这种研究方法是值得肯定的。每一篇论文都是作者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把多篇论文进行比较分析,就能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质。理论工作也是一个艰苦的工作,借助理论思维的工具,达到对事物本质面目的认识,也正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工作之所以没有水平,就在于认知上没有水平。像这种理论工作虽然枯燥,但却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第二位上场的是万玮校长,他做的报告是《与时俱进育人才》。他是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校长,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库成员,出版有《班主任兵法》系列,畅销50万册,另外有多本著作。

万玮的报告听起来比较有趣,因为其中有许多的生动的例子。

他提的主要论点是,第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二公德与私德,第三因时因事,第四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自知自谦自改。

他列举了大量的生动的例子。虽然他的讲座并没有引起我多少的共鸣,但他的讲座给人一个感觉,这不是一个纯理论性的人物,他不像那些专门做理论工作的教育者一样。专门做理论工作的专家他们谈起理论往往系统非常严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清晰。但作为一个教育实践者,他所讲的理论特点主要是独立鲜活,有许多的深入思考,但是他的用词、概念和理论系统没有那么严谨。

但这恰恰也正是专门做理论工作的教育者所不具备的优势。实际从事教育工作的可以有三种人:一种是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学院派人才,一种是数量庞大的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做具体教育工作的人才。这两者之间是既有一定的理论视野又有卓越的实践成就的人才。万玮就属于这样的人。

他和普通的教师比起来,对教育实践思考得更为深入,理论视野要宽阔的多,但是和专家比起来又没有那么系统严谨。和专家比起来,他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同时又有许多非常敏锐的思考,这些思考虽然不像专家那么严谨,但是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为师当学万玮,既要勇于实践,又要有敏锐的思考,而这正是新教育所倡导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一个老师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就要具有像风一样的敏锐的思考。

学院派的课改理论和和平凡的教师的实践,中间有一个衔接不上的部分,新教育主要是从这个部分发力,聚集了许多草根的智慧,又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按照新教育的标准,万玮无疑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老师。

第三位上场的是琳达·齐格勒博士,她演讲的题目是《道德教育和领导力:缘由,当代背景和实现方式》。她是泰尔学院的教授。英语讲座听不懂,同声翻译太远看不见字。据专家们说她讲得很好。

第四位上场的是张毅,她演讲的题目是《北京青少年模拟政协的实践探索》。张毅曾经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具有数十部著作。她主导了雏鹰建言行动和模拟政协的推广行动。

讲的是一些具体的例子,我觉得这个很好,让我想起了很多。她讲的内容和张卓玉讲的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还有一些外国的教授讲的,培养学生的道德主要在一些活动中进行。

她讲到很多初中高中学生提出的提案,被一些政协委员带到了正式大会上。

她的做法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来认识学生,实质上学生虽然年龄很小,但是他对周围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对学校所有班级生都有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对社会事务也有自己的独特的看法。

张卓玉厅长在讲座时提出只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效率是很低的,一定让学生参与规则建立的整个过程,他讲的内容实质上和这个是一样的。

另外一个外国教授讲,在美国的学校中,学校的大小事物包括聘任大学校长都要有学生的参与。

魏书生和李振西等著名的班主任提倡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实质上都是这样的思路。

关于灌输式和启发式课堂教学的争论由来已久,但是在班级事务的管理中是灌输者还是启发式,培养的是唯唯诺诺的人才,还是具有独立见解、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人才,却未被引起充分的重视。

不一样的学生观就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活动。

当然张毅提的很大,直接把学生推到了参政议政的层面。

事实上在更低等的层面上,充分发挥学生和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是大有作为的。在很早的时候,魏书生老师已经鲜明的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教育思想。当时在读的时候觉得这两个口号用于学生有点牵强,但现在看来,魏老师的着眼是长远的。

公民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对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看法,参政议政,正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

第五位上场的是本杰明·切利,他是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播种人。是澳大利亚资深华福德老师和师资培养师。中国华德福教育学校联盟CWF总协调人。他演讲的题目是《在儿童教育中为未来真正的教育布下种子》。英文演讲听不懂,字幕太远看不见。从他出示的一些PPT上,可以看出他在详细的比较人和动物发展的异同。

第六位上场的是李泽武,成都华德福学校总校长,国内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创办人之一,第一位华德福主课教师,中国华德福学校联盟工作组组长,广东省山海源基金会理事长,华德福国际论坛if成员。他讲的题目是《一块地的故事——劳动是最好的教育》。他讲的就是学生在一块学校的废地上如何劳动,如何建构这样的过程。实际上这样的劳动在学校中有很多很多,但是他非常细心的观察了在整个劳动中学生学到了哪些本领,发展了哪些情感,而这一点是我们平常在组织劳动中所没有注意的。

新教育邀请了华德福的两位专家进行讲解,可见新教育对华德福教育的重视。华德福教育已经听到过多年了。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华德福教育的介绍。新教育从华德福的教育思想中吸取了很多理论。华德福按七年一周期,把人的身心灵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听讲座的时候很奇怪,李泽武为什么拿一次很简单的劳动做演讲的题目。看了有关华德福教育的简介,一点都不奇怪了。因为华德福的学校中都有一个农园教室,学校做的最多的是农业劳动,在农业劳动中学习大量的知识。这一点在农村学校中是一个非常便于开发的校本课程,完全可以借鉴华德福的做法开办这样一个校本课程。艰难的去跟着城市学校的后面,邯郸学步,实在是得不偿失。

华德福的一些教育思想和做法是值得借鉴的,可以反观出当下教育的一些弊端,应该深入学习。新教育中一些概念和做法实质上都来自于华德福。新教育是一个兼收并蓄的教育流派,她具有全球视野,广泛的吸取各个方面成功的教育做法和教育理论。这是新教育流派不断蓬勃发展的内在逻辑。

第七位上场的是余国志,他演讲的题目是《从直升机到无人机——一种新的班主任工作视角》。余国志是教育学博士,新教育学术委员,任职于北京中学,先后到各地做报告。是北京市思德标兵,阳光杯优秀班主任。是个很年轻的帅哥。他演讲的本质是从他律到内律的问题。他提倡休养生息制的教育,提倡最小程度的干预,开展自我教育。实质上他所讲的论点已在很多个专家中已经论述过,但是他换了一个新的视角。

就像新教育所说的,一种理论,过去曾经做过做的很有效,现在把它拿来重新做出来,有效果,这就是新的。

同一种理论在不同的地方做出来,他的做法是有很大不同的。由不同的人做出来,一定会带上这个人的个性特点。还是前面说过的那句话,从理论到实践中间有一个环节,就是个人的思考。凡是照搬不动,做下来的,大多都流于形式。

听他的演讲和万玮的演讲感觉是一样的,没有什么非常严密的理论系统,就在讲自己的一些做法,但是其中不乏一些闪光的思维。这就是创新,而不是理论的搬运工。

用哲学的语言来讲,一种理论要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必须有自己的具体思考。

第八位上场的是卜江,《大数据赋能工作的案例分析》,讲的是晓黑板的应用。

第九位上场的是王胜,讲《财商教育与新德育探索》。讲的也很有新意。

6:30会议结束,走出会场。外面下起了小雨,走入雨中,开始下一程奔波。

满满的一个下午,听了九场讲座,见到了一些专家,初识了一些教育流派。国际高峰论坛和新教育年会是新教育的两个主要活动。这样的安排确实是合理的,一个教育要发展必须有全球化视野,关注各种教育流派,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加上自己的思考,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一天的十多场讲座听下来,在场听的时候觉得有些杂乱,但现在理清思路,写一写,再从网上补充一点新的认识,确实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感觉。要有广博的视野,善于吸收各方面的营养,才能有所进步。闭门造车,夜郎自大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汲需多方营养,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有显著的效果,有鲜活的思考,这就是创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纳百川起波涛——2019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mx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