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提到“先忧后乐”,大多数中国人都会马上想到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写过的那句名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领导的北宋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北边防稳固了相当长的时间。经他推荐选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熠熠生辉的精神财富。他的文学成就也蜚然可观,有《范文正公集》。其中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是他的代表作,文章气势磅礴,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作者表达的意思是为官者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追求的为人准则,表达了他宽大的胸怀和强烈的责任感,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用以自勉的著名格言,至今仍是激励我们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先忧后乐关于“先忧后乐”,还是孟子讲得最透。他对梁惠王讲解:“贤者而后乐也,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快乐的基础,一是安心,是安全感;二是爱,你爱大家,大家也爱你。先忧后乐的主旨就是,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教导人们应该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快乐的逻辑是,忧在前,有了担当、责任,乐在后,大家都快乐了,你才快乐。快乐的本质是“后乐”,“后乐”是前面所有人的快乐的堆积。 而利己、先乐的快乐不长久、不安定,可以说并没有真正的快乐,因为,一心只想着争利,利壑难填,大家都怨恨你,高度紧张,怎么可能乐起来呢?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我们都应该大力弘扬“先忧后乐”伟大精神,促使自己达到“先忧后乐”的人生境界。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伟大的人物,一生都在秉持“先忧后乐”的精神风范,同时一生也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坚持做到了“先忧后乐”,也就是真正做到了王阳明所大力提倡的“知行合一”。陆游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爱国诗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其中代表诗作《卜算子 咏梅》是这样写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诗歌充分体现了陆游艰苦执着、奋勇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怀。陆游一生都在为了收复宋朝失地而奋斗,即使“零落成泥辗作尘”,也不忘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同样,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生活压力如此之大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大力发扬“先忧后乐”的精神传统,大力学习古人“先忧后乐”的高尚情操,大力实践“先忧后乐”行动准则,最终的目标是让我们逐步达到“先忧后乐”的人生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