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序是2012年冬初稿发布时作者为本文作的序,发布在本站时有删改。
![](https://img.haomeiwen.com/i9132908/e484b5d1a9cdf6db.jpg)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看到了一位黑塔利亚粉丝写的短篇,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曾以为离婚就是一切的终结
但是在看到前夫遗物那一刹那,
还是难以自拔的回到了从前。
爱、恨、恐惧、希望……纠缠不清。
随着瓦良格出航时那一声长长的鸣笛
一切烟消云散
两个比邻的大国,相似而又迥异的历史, 熟悉而又陌生的关系,还有两国人民对彼此的复杂心情——本身就充满了许多可以挖掘的东西。
那个时候其实萌上黑塔利亚并不久,但因为更早的时候萌上了以三次元为基础的兔漫,加上刚刚读完《中苏关系史纲》,因此这段话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弦。
要知道,说国拟人和三次元无关,如同说两国军演不针对第三国一样可笑。
也许有些人会说,他们就要过那“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生活,只活在萌萌的二次元世界里,怎么了。
没错,他们要这么过我管不着。但是如果他们强迫不想这么过的人也这么过,那就实在太过分了;而这种情形我遇到过不止一次。那个时候,感觉自己似乎穿越到了清朝的文字狱时代。
因此我冒着打破那条被那些人奉为圭臬的规定的危险,仍然继续写作此文,算是某种程度上对他们的回应。所以我也可以勇敢地说,此文某种程度上是伪同人,真历史。
顺便说一句,既然是文学作品,那么适度的想象必不可少;此文当然也不可能用人民日报体写。
既然此文坚定走三次元路线,那么历史、政治、军事什么的基本上是要涉及的了。有些人可能又要说,政治是肮脏的东西,不要让它污染了美好的二次元世界。不过这种说法可笑的地方在于,说出这种话的人自己就生活在三次元而不是二次元。
政治在很多人看来是肮脏的东西。但只要生活在人类社会,便和政治脱不了干系。
我坚定地相信,如果目的是纯洁的,那么所谓手段的肮脏其实可以被原谅——列宁当年为发动布尔什维克夺权,曾在德国皇帝那里得到资助;但难道这就能说明列宁和德皇是同盟?
同时我也相信,国与国之间不可能只有永远的利益。《中苏关系史纲》的作者指出,导致两国关系破裂的主要因素是非理性因素。 说到理性,总是容易联想到利益——因为西方当时按理性方法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苏同盟绝不会破裂,因为同盟的破裂给中国带来的利益损失远远大于利益获得。
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处处充斥着利益至上论调的世界似乎才不那么令人绝望——因为人的理性和感性也是不可分割的。既然如此,那个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奋斗的理想,也还有实现的希望。
同时我有时候也试图思考一些看上去似乎不切实际的问题,比如:
我们的祖国为何选择这条荆棘之路?
她为何能在席卷东欧的剧变中屹立不倒?
苏联为什么会灭亡?
我们的祖国为什么逐渐强大?
苏维埃的兴衰对她有何意义?
哪些人一直对她虎视眈眈?
为什么她的上司和孩子现在依然坚持走这条道路?
未来她将去向何处?
……
而这些问题,似乎也只有历史才能给出答案—— 苏联的兴衰,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点不言而喻。但我想各位也知道,历史本身虽然清晰,然而对许多人来说却非常枯燥—— 相关的学术资料可谓汗牛充栋,高质量的纪录片也不少;但是人们未必会去看。
因结识了黑塔利亚,我似乎得到了灵感——于是试图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努力为读者呈现历史,同时尝试在文中找到未来的出路。
也许有人会说,真是自不量力,你何必在这里夸口呢?
其实,我从未想过夸口。我的学识无法与历史界的巨擘比肩,我的文笔更是文学大师的手下败将。
但是三次元发生的种种,让我不得不去思考,不得不去动笔。——战五渣是谁已经不必多说,各种势力的渗透早已不是秘密。不少人或者非人,早就对把耀家变成第二个死去的苏联喜闻乐见。
作为文科生,为不能像理科生一样成为工业党,为国家的现代化做贡献而感到遗憾;但又不愿像前苏联和当前我国的一些知识分子一样,成为误国的清流。因此我决定以自己的文字为武器,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因为以笔可以会友,但笔也可以是匕首和投枪——我试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希望能因此赢得朋友们的理解和尊重,同时让敌人胆战心惊。
最后,希望尽可能多的读者能喜欢我的文字——这应该是每个作者的共同愿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