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盖公堂记》里,一位患了风寒病而又咳嗽的人,前去求医,大夫认为是肚子里有了寄生虫,如果不治疗就会死人的。就让他喝下治虫子的药,禁止他吃各种好吃的食物。
一个月后,百病齐发,内热而外寒,咳嗽不停,根本没有见到寄生虫。又去求大夫,大夫认为是发热病,给他吃寒泻的药,每天早晨呕吐,傍晚黑夜腹泻,于是连饭也不能吃了。他有些害怕就反过来治疗,将钟乳、乌喙等药材一并让病人吃下,而蛇头疔、疽痈(化脓性皮炎)、疥疮、晕眩等病症无所不发作。三次更换大夫而病反而越来越严重。
乡里老人教导说:“这是大夫的责任,用药的错误。你什么病都没有。人生在世,以气为主,食物为辅。如今你每天药不离口,对外散发着臭气,而各种毒素搞乱了你的内脏,破坏了人的元气,隔绝了食物的辅助,所以害病。
你应该卧床休息,谢绝大夫,断绝吃药而吃一些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元气恢复后饮食甘美,就是最好的药,可以按照这种饮食习惯,一次就能见效。”按照他的话去做,一个月病就好了。
过去治理国家的人也是这样。从秦孝公以来,到秦始皇,立法更改制度,用严厉的酷刑折磨百姓,可以说到了极点。萧何、曹参看出了秦朝法律对百姓的摧残和伤害,于是在屡次战争之余招收百姓,知道他们厌恶战乱困苦心力憔悴。而又不能有所作为。于是采取一切措施使百姓休养生息,由此天下安定。 曹参听说山东胶西有位姓盖的人,善于研究黄老学问,就派人去请他。这位盖公论述治理国家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清净,这样就可以让百姓自己安定下来,由此类推都是这个道理。
这篇文章的寓意,旨在比喻那些无病呻吟,疑神疑鬼,胡乱求医问药,却招来百病缠身的人,说明“治身之道”贵静,而身自健。”治国之道亦然,“与民休息,清静无为”。而民自定。
教育孩子又何尝不是呢?父母因为焦虑与恐惧,所以总是试图控制,在孩子心中制造了他的真实模样和他“应该怎样”之间的矛盾。如果爱孩子,就应该去观察他,研究他的习惯、他的情绪和特质。而不是要求,期待,和控制。用爱畜养他的心,让他的头脑自然发展,自然成长。而不是按我们的理想去塑造孩子。老公一个同事,望子成龙心切,把孩子打抑郁了。现在成年了,啥也干不了。
生活中“有为”的例子太多了,有个亲戚,开饭店。因为生意不景气。于是,隔三差五找风水先生来看,今天改成西门,明天改成南门,今天刚弄个假山,明天又拆了,今天改这儿,每天改那。不停的折腾。原本就负债累累,折腾来折腾去,反而雪上加霜。弄的都开不了张了。
老子《道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意思是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
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 老子的无为,指的是做事情尽人事听天命,不强求。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妄为。如果去掉野心与功利心,顺应自然,那么很多事情的做成都是自然而然地事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