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孩子的班级群里面看见有位妈妈截图发了一个今日头条的报道:3月27号的早上,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的万科天誉花园三期发生了一起坠楼事件,两名初中生坠楼双双身亡。不知到底是为了什么让两位花季少年会有那么大的勇气,从高楼上一跃而下?不知道有什么会比生命更加的重要?看了这样的一个报道,觉得非常的痛心难过,前不久也有报道13岁的孩子因学习的事与妈妈发生争执,一时冲动跳楼,也有妈妈因对孩子学习态度不好气得跳江河。没想到没过多久现在又发生了类似的悲剧。真的不知道这些父母和亲人要承受怎样的一种悲痛?其实每一个问题孩子,都意味着背后有个出了问题的婚姻和家庭!是不是该引起更多父母的反思。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爱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有所成就,希望他们人生幸福,可是为什么恰得其反呢?为什么会让孩子他们陷入绝望?宁愿选择死,也不愿面对生呢?原因可能是在这个家庭里,孩子没有自我可以成长的空间,父母可能很专治,说一不二,让孩子没有选择权,可能性被剥夺了。
作为父母,到底想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教育方法有什么问题吗?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达成愿望呢?父母是否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
你是想要孩子未来成为下一个你呢?还是允许TA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为什么你会恐惧孩子跟你不一样?该如何去成就孩子呢?
今天我分享一下股神巴菲特他送给他的孩子们的人生的礼物。希望对父母们有些帮助。
巴菲特这么成功的一个投资人,他取得了这么卓越的成就,这样一位受世人瞩目的顶级富豪,他都不敢说他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他的选择就是最正确的,他都不鼓励他的孩子们去复制他的人生,而是鼓励他们做自己!
巴菲特的儿子Peter说:他的父亲给他带来的最大的幸运不是说他的事业的成功,而是给到他们一个充满爱和温馨的家庭,以及对孩子们他们自由选择的充分的尊重。在父亲的鼓励下,他的哥哥成为了一个摄影师,他的姐姐成为一位家庭主妇和两个孩子的母亲。作为全职妈妈,姐姐可是认真思考过的自主选择,做全职妈妈也是快乐的做这一种。Peter说,他20岁出头的时候,是决心以音乐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追求,他的爸爸巴菲特当时就对他讲过这样的一句话,他说:“儿子,咱们俩其实是在做同一件事情,音乐是你的画布,而“伯克希尔”(巴菲特他投资的一个公司名称)是我的画布,我很高兴每天在这个画布上添上几笔,我觉得这样的话,我就很足够。"
巴菲特他认为,如果说一个人能够选择自己想做、能做、而且被社会需要的工作,并为之去不遗余力,这就是人生的快乐,这是获得自尊的最可靠的途径。
巴菲特也不断地激励他的孩子们,要做自己生命中最棒的自己,不要害怕试错,即使把事情搞砸了,都可以重新再来。如果你害怕偿试,或者就是选择一些安全的道路,那么人生的乐趣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巴菲特鼓励他的儿子Peter要把生活当作磨刀石,不断地藉由生活,来磨砺自己。
在巴菲特的影响下,儿子Peter他也这么认为:真正的人生,不是你继承的那部分,而是你创造的那一部分。它才是你不断选择和努力的结果。不管你有一个富爸爸还是穷爸爸,信与不信,人生都可能在你的手中去转化。巴菲特培育出这么独立自信的孩子,是不是一位智慧而又开明的父亲呢?
在一个快速变革的国家当中,会遇到很多的一些难题。我们要如何去抵御各种的诱惑和一些压力?怎么样寻找到人生的一些志向?和一些源源不断的激情去追寻我们的梦想,和去支持孩子他们的梦想?需要怎样去建立自己的一些金钱观、幸福观和价值观?
巴菲特的儿子Peter曾这样评价父亲:他不仅仅是我的一个父亲,而是以一些话语、行动深深地影响我的一个先行者,他极度的享受工作带给他的乐趣,每天都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让他最开心的并不是赚取了很大的财富,而是从工作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对他而言,钱买得到的东西始终不是必需品,生活里的奢侈品也是很少的,他开的车也都是十几年没有换过。他认为一个人拥有的胆识和决心比金钱要更加的重要。
巴菲特也发现,现在有许多父母,他们会给孩子提供一些经济的援助。让他们的生活过得很宽裕。但是,假如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独特性,也不允许他们去发掘自己的天赋,就会导致很不幸的一些结果。孩子只有通过犯错才能从中去吸取一些教训,孩子只有通过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才能建立自尊。每个人都是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也都有独特的方式去寻找自己在世界上要走的道路。
巴菲特的儿子Peter也曾这样描述过他的父母,他说,我的父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让我知道,人生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去寻找属于我的道路,还有幸福,而非财富。他们也身体力行告诉我,快乐有很多的方法,得要去找到自己面对失败的方法。在成功的路上,他们放手让我去独立思考,给予我真正的尊重和关爱。
有人问Peter:如果有两份工作摆在你的面前,一份是乏味,但是薪水很高;一份是有意义,但待遇很低,你会怎么样去选择呢?巴菲特的儿子Peter说,我会选择那个待遇低且有意义的那一份,因为金钱是副产品,真正重要的是工作的实质。钱买不到快乐,而人的价值观才是最稳定的货币。人生何其的短暂,做自己最快乐的事情,不要被他人的眼光所左右,由自己去定义成功,这样你才会真正的拥抱幸福。
巴菲特教导他的子女们,要安于平凡的生活。在经济上的繁荣一向都是起起伏伏的,只有人的价值观是最稳健的货币,它为我们赚得了自尊,赢得了心灵的安宁,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巴菲特说,在选择的时候,不一定说一定要选择一些看起来非常美妙的事情,喜忧参半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也是值得你去选择的。正确的选择没有必要都得是很稳定的、很舒适的、或者说理所当然的选择。也不是其他人帮我们做出选择。在很多的情况下,有些时候,徘徊在选择的迷宫中,并不意味着迷失,而是通往胜利的一条必经之路。
帮助孩子树立理想的志向,可以让孩子在内心里面产生一些对美好的向往,可以激发内心的渴望超越,渴望去冲破一些困难,让他们产生激情并获得内在的力量,让他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真正的一些成就感。
所谓的成功,究竟是什么呢?巴菲特他说,真正的成功是由内而外的,并由我们的特质和行为所决定的,它来自于我们的能力、热情、拼搏以及坚持所产生的一些神秘化学反应。真正的成功是要靠我们亲自赢得,它的价值也只有我们每个人自己可以判定。
如果父母不是真正的热爱,或者是尊重他们自己的工作的话,或只是将工作看作是获得一些财富和地位所必须经历的一些磨难,那么孩子也是会吸收这种思想的,这会给他们今后的生活,带来很多的苦恼和挫折。
人生是由我们自己打造,没有人可以替代我们做什么,也没有人有权利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我们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去定义自己的成功。我们无法去选择人生的起点,但却可以去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生终究要由我们每个人自己打造,这是最沉重的负担,也是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面临众多的机遇,我们是应该挑选阻力最小的途径呢,还是挑选最有可能获得满足感的一些途径呢?在人际的交往中,我们是应该羞怯的、拒绝与人深交,还是应该敞开心扉投入到坦率包容的交往当中呢?在工作上,我们是要得过且过,还是应当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呢?我们怎样才能不辜负别人的帮助?我们又该如何去学习回馈这样的一门艺术呢?
巴菲特的儿子Peter说,非常的感谢上天的垂青,觉得自己投对了胎。他说,我出生在一个充满关爱的家庭,安全感是这个家庭给我的第一份,也是最重要的一份礼物,而不是其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家变得富有显赫起来,这是一个渐进而奇妙的额外的惊喜。父亲凭借努力的工作,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之一,说这些仅仅是出自于子女对父辈的一种仰望和自豪感。
巴菲特的儿子Peter非常谦虚地承认,这些成就属于我的父亲,而非我自己。不管你的父母是谁,你依然需要去探索属于你自己的人生。众所周知,我的父亲在财产的继承方面,他的想法是非常明确的,它的基本的观点是,出生时嘴里含着金汤匙,最后可能会变成插在背上的金匕首。考虑不周的一些赠与会浇灭一个人的雄心,并枯竭他的企图心,从而使年轻人丧失寻找自己航向的冒险精神。所以他的父亲,他也一直是在寻找一些有激情,可以活出自我人生轨迹的这样的一些满足感,所以巴菲特他又怎么会忍心去拒绝让自己的孩子去挑战人生,并从中获得快乐呢?
巴菲特的儿子Peter说,我们的家庭都认为,获得多的人,也应该多回馈。还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大多数重要的人生都是与金钱无关。这些恩赐包括父母的关爱,友好的邻里关系以及温暖人心的友谊,还包括循循善诱并为我们的进步感到欣慰的良师益友。这些神秘的恩惠还包括才能、同情心和勤恳工作的态度。我们应该珍惜并回馈这些恩赐。
但采取何种方式?我们应该如何去回馈这些悄然而来的,随机的恩赐呢?如何将这些恩赐发扬光大,而非单纯的回馈,从而使其超越我们自己的小圈子,在世界上上发挥作用呢?我们该如何去平衡追求与奉献、个人目标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呢?我们如何避免被困于非我所愿的一些生活之中呢?我们又如何去定义自己的成功,这种基于价值观和基本的信念,而非单纯基于金钱和他人的认可,这种成功不会因为世事的多变和经济的低迷而暗淡,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它呢?
相信很多人都会被这样的一些问题所困扰。可能会包括渴望活出自我的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当他们在追求自我人生的道路上面临风险、牺牲并需要勇气做出不同寻常的块择的时候。另外,还包括希望向孩子灌输一些牢固的价值观的父母们,这些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并赋予冒险精神,而不是感觉良好并自以为是的生活。
人生,由我们每个人自己打造!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和我们的孩子能尽可能地生活得更加的充实,生活的多姿多彩、有价值,那么我们就应该尝试什么都去学一学,不只包括必要的一些谋生的技能,还应该要包括专业以外的很多很多的知识,包括一些心理学、高效沟通的方法,包括一些对自我的了解、对他人的了解,包括一些有关生命的教育、关于爱的教育等等。活到老学到老,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学习没有尽头。如果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的话,相信我们在经营两性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育儿的道路上就不会那么的焦虑。当我们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的话,当我们遇见孩子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会有智慧和能力来很好的去化解矛盾。这样的话,相信也不会有那么多极端的悲剧事件发生。
不懂两性差异与合作就走入了婚姻,凭着本能的吸性走不了多远,这艘婚姻之船就极可能失去爱的动力,抛锚搁浅;生了孩子而不懂孩子成长规律的父母,就像没有驾照开车一样,随时可能把车开到阴沟里去。我们每位父母都任重而道远。
今晚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但愿我的传播分享能够带给您些许的帮助和抚慰,带给您一些力量,愿父母们能轻松愉快的陪孩子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