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买的关于时间管理相关的书籍,最近又重新拿出来温习,顺便写一下阅读笔记。
为什么学习时间管理
这是我在简书上看到的关于时间管理很好的论点,扎到我的心。逻辑是:时间稀缺-->管理自己-->习惯行为。
时间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时间是一个人最稀缺的资源,但也是世界上最公平的资源,每人都只有24小时。
- 我们如何分配24小时,效率不一样,时间密度也不一样,如何过一天,就是如何过一生。
- 时间并不能被管理,管理的只有自己。时间管理的基础是精力管理,包括体能,情绪,思维,精神等,而管理的本质是对事件的分类,通过在不同情境下高效完成事件。
- 据统计,我们70%行为受习惯控制,需要通过养成好习惯可减少大脑消耗,自动作出正确行为。因此,需要用充沛的精力做最重要的事,并内化为每天的习惯与生活方式,最终实现我们的行为。
目录
碎片化时代,被微信微博绑架,被事物缠身,被碎片信息撕烂,这种碎片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正确的打开方式。
时间碎了,时间管理有点吃力。日程表?貌似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复杂碎片时间段。作者从规划每天的符合身心舒适度的时间段、来处理多线程事情。用人性化、操作性强的的方式进行时间管理和习惯培养,让我们在这个碎片化时代优化时间利用方案,非常落地。本书有两个目录,第一个是传统的三章,分主题展开,而我个人非常喜欢第二个目录,很有创意。
这是按照时间线串成一天的目录,这种目录可以让读者有针对习性的查找相关时间段的对策。
三张清单
由结果导向来看这本书,就是三张清单:时间段清单,碎片清单,每日任务清单。超棒的拆书
时间段清单:主要是根据人的所在地将一天划分出不同时间段,例如把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家、路上、单位、路上、家,然后为每个时间段填写每日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些事情是每日任务清单的一部分)。
说起“时间管理”,大家可能想起的是密密麻麻的时间计划表,看到这样几乎没有缝隙的安排表,很多人会觉得压力山大(详见自己小时候暑假作业上的日程表)。跟以往的做日程表不同,作者想要提倡结合时间、环境、他人and自己的状态, 提出一种时间段清单。见下图,左图为日常事物表(帮助你清晰认识自己一段时间内的常规事务大概有哪些,写下来才清晰,这也是后续时间段清单的基础),中为划分时间段,右图为时间段的考量)。
一天中,每件事情都是一块碎片,就像一块块拼图组成了完整的一天。刚开始着手整理碎片时,你有必要先花点时间把每件事情“翻”过来看看,让它们“正面朝上”,一览无余地呈现在面前。之后在每天的“拼图”练习中不断地熟悉它们,做到烂熟于胸。
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不一样,列出日常事务,仅是为了拓展大家对日常事务的理解。做这些每日事务清单等,目的是避免自己的焦虑,在事务执行中不是从你的大脑中提取,而是从清单中读取,降低思考闹的负担。日常事务有以下注意点:1、列出频率高的事项——即要列出每天都做的事及每周会做两三次的事。2、可以列希望自己做到的事。3、不需要写具体时间点,只列出事情即可。非常简单易懂。
在设计自己的时间段时,作者给出了几点建议:
①重要的工作一定要放在上午,因为上午产生干扰的可能性最小。搞IT的都明白,大多数人早上来的晚、状态差,来了就逛淘宝、刷微博,那我我们就做少数人,好好利用这段无干扰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完成任务;
②非重要的事物放在下午,起码对我来说一般会议都在下午进行,而且一到下午办公室就充斥着各个小组讨论的声音,效率自然是低的;
③晚上的时间是要留给家人、放松并用来准备第二天工作的,尽量不加班,人们在时间宽裕时就容易拖延(帕金森定律),或者增加工作项,将时间耗完,所以真的需要加班,真的需要10点回家吗?
碎片清单:用来记录随时产生的灵感、别人临时安排的任务以及在日常事务执行过程中发现的有价值信息,这些信息是稍纵即逝的,一定要记录,不要高估自己的大脑。
这是你的“大口袋”,养成在有想法、有事情出现的时刻,丢进口袋。这是碎片化管理的第一步,可以很好的驱动系统运转,并且帮助减少焦虑。左图是碎片清单的记录原则,立刻、简洁、最方便的app或手帐本。右图是人一生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每个人的差异就在于他们的偏好以及反映出的时间配比,比如丈夫与妻子的对话,丈夫说时间到了回家做饭,妻子说小孩玩的开心再玩会儿,实在不行就在外面吃,丈夫偏好“执行计划”,妻子偏好“随机之事”!!!
这四个象限是一生必经历的时间管理事项,碎片化时间我们可以去做发呆、随机之事、制定计划。
每日任务清单:结合每日事务清单(每日必做之事)和碎片清单上的事物组合出每日任务清单。梳理一下可以划分为一下几类:不做、以后做、现在做,这三个事情已经被移除零碎清单,而排期做、找人做、怎么做,这些将会形成你的每日任务清单。
执行每日任务清单,会涉及到一些困难:
- 眼大肚子:理想化的美好而做出不切实际的计划,等一天结束后留下一剩菜来反思,而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执行力不行。
- 为尝尽酸甜苦辣:缺乏相关经验知识技能会让你低效,而这些积累得越丰富,“光盘”越靠谱。
- 荤素搭配不合理:任务单一简单 vs 任务难啃头大,人需要调剂,做计划也要搭配合理。
- 意外的干扰、变化多端:尽量把怕被打扰的任务安排在干扰少的时间段里面,而自己的情绪也需要调节,理性计划,但是执行时有感性。
- 你不是一人在战斗:聚餐,光盘需要大家的共同行动。取决于你的计划、执行力,还有管理激发影响他人的力量。
- 任务清单必须包含有效思考:列任务需要思考细化,需要大脑提前预演。
用每日任务清单引导自己在一天中专注和聚焦,结合零碎清单和时间段清单,将任务逐一搞定。
养成习惯
- 打卡:可以理解为“签到”“做记录”,这是统筹全局的基础。打卡可以作为你唯一需要养成的习惯,这种行为自己扮演者监督者和执行者,并且有意识的关注自己某项行为会让你想要改变,调动你的能量、促进你坚持。
-
写日志:碎片化日志,可以采用手账,做计划安排和记录回顾,这种小处着眼帮助自己大处着眼,如果贪图简洁方便,可以用结构化的日志来代替,比如晨间日记的九宫格(记录时间
思考感受、特定领域记录,成长与成就,以及日程的安排。)。击碎碎片,获得成就感,结构化能让日志更加有意义,碎片化则是你让容易坚持。 -
早起
这是一个在很多时间管理达人都推荐的方式,也是很多成功者大高效之道,早起最重要一点是这是一段个人时间,不会被打扰,更专注。早到公司的好处有很多,一是可以错开高峰期,二提前到公司能给老板一个更好的印象,而且提前把工作做好昨晚工作效率高,三是相对于在家,公司环境更安静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作者提供了一些早起的方案来帮助早起。有一个好的方法是设定早起后的程序,用信息刺激自己行动,也避免起来后的不知所措。 -
晚间时间管理:晚间时间虽然自主但是难以自控,首先需要争夺和保护晚间时间,不要精神加班,加班也是早上加。晚间尽量屏蔽各种外界信息刺激,停止白天的快节奏,停下来享受温情、享受放松、准备明天。毕竟晚上在家要考虑晚间环境的六要素,所以选择做一些放松、专注的事情,同时陪伴家人也是很重要,建立一些睡前程序,和家人交流、听音乐、读书、冥想打坐、适度锻炼,一件一件写下来,每天按顺序做一个,逐步养成习惯。
应付碎片化时代的生活。
摘录
1.知道自己抵挡不了诱惑,那么就把让自己远离诱惑,比如关掉电脑,拔掉网线,关闭手机。
2.建立睡前程序,固定下来。如泡脚-看TED-睡前阅读-打卡。泡脚就是仪式起点。
3.记录早睡时间或准备一张日历,超过早睡时间打×
4.晚上歇歇早点睡吧,准备第二天更重要,早上效率比晚上高
5.构思最好的工具是纸和笔,不是电脑。(清单写在纸上更加容易完成,也许是加深了大脑印象)
6.用时间段而不是日程表,优化时段,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做合适的事情。保持一定弹性,不要对自己太苛刻。
7.用晨间日记持续地记录,每周进行一次回顾。
8.任何习惯都要定义成可操作的行为
9.学会打太极,不是每一条短信每一个每一个电话你都要马上处理,先收集起来。
10.不做某事就要找到一个更为积极的行为去替代。如思考不玩手机的替代行为是什么?(推荐看积极心理学)
11.创造行为发生的条件,高效工作六个要素很重要:时间,地点,物品,身心,他人,环境。
自律者自由,我还满喜欢写手账、写清单、读书笔记等,早起是个老大难。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早起,慢慢养成,7点-->6点半---->6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