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汤小小轻松高效写作
为什么你的付出与稿费不成正比?关键是你的学习路径有问题

为什么你的付出与稿费不成正比?关键是你的学习路径有问题

作者: 汤小小 | 来源:发表于2020-01-03 09:25 被阅读0次

“我都这么努力了,怎么过高率还这么低,稿费还这么可怜?”

在写作群里,不少小伙伴经常这样抱怨。也有小伙伴给我发微信,问我怎样解决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的问题。

我虽然写新媒体一年了,也做到了稳定上稿,但对于小伙伴们提出的问题我无法做到当即解答,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最近,在《特别关注》上看到一篇文章《100分老师和400分老师》,是有关新东方教育的。正是这篇文章给了我灵感,让我有了解答的思路:努力程度不是影响你成长速度的关键,学习路径才真正决定你在新媒体上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01

培训老师能力发展模型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有的老师一直止步不前,而有的老师却越来越优秀?于是,他就委托职业生涯规划师古典去研究教师们的能力发展模型。

古典通过研究1200名各界培训老师后发现,他们基本都具备5种核心能力:第一,有专业知识;第二,有课程设置能力;第三,有演讲能力;第四,有个人魅力;第五,有积极的心态。

接下来,古典制定了一份五项课程去培训新东方新晋的老师,希望他们可以迅速成为名师。但是,有意思的是,3个月以后,有一群老师进步很快,而有一群老师很一般。

于是,俞敏洪就问古典:“他们明明接受的是同样的培训,努力程度也相差无几,可为什么有些人会比另一些人更厉害?”

古典回答:“因为他们学习的路径不同。”

随后,他用一组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分析什么是学习路径的不同:

新晋的老师中,一部分人会花100%的时间精力全力以赴地学习专业知识,最后成为100分老师;

另一部分人关注的却是老师的5种核心能力。他们意识到,在知识领域里,20%的精华知识就可以囊括其余80%的内容。所以,他们会花一点时间迅速学这个专业知识领域里最精华的20%,然后把剩余时间拿去学习课程设置的20%、演讲的20%、个人魅力的20%,以及心态的20%。

这样3个月下来,同样是花了100%的时间,这些老师却因为学习路径的不同而获得了5个80%,成为400分老师。

02

新媒体写作者,也要具备5种核心能力

看完这个故事,联想到此前小伙伴的问题,我突然茅塞顿开:其实,写作和培训虽然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也有相通的地方,二者都是对外输出,培训老师需要具备5种核心能力,新媒体写作者也同样需要5种核心能力。

根据我一年的新媒体写作实践,我觉得新媒体写作者的5种核心能力应该是:第一,有新媒体写作知识(套路);第二,有素材提炼和组合能力;第三,有深入思考能力;第四,有个人品牌打造能力;第五,有积极的心态。

在学习路径上,要注重把握好5点的平衡,不可只侧重于第一点,否则就会像故事中提到的“100分老师”那样,进步不大。下面,我就分别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新媒体写作知识。

新媒体小白在开始学习写作时,大都会报写作培训班,老师都会讲一些新媒体写作知识,也就是常说的套路,包括如何开头、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结尾、如何写金句等等。

这些都是写好新媒体文的基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但同时,也不能把太多精力放在掌握套路上,套路掌握得再多再熟,如果不去下功夫应用,意义不大。

套路只有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被理解,最终做到灵活应用,达到用套路却让人家看不出套路的境界。

第二、素材提炼和组合能力。

持续输入和素材搜集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不外乎平时多看书,多在百度、微博、知乎、头条号等平台搜集素材,但搜集的素材如何提炼和组合将直接决定稿件的成败。

有的作者虽然搜集了不少素材,但用的大都是比较陈旧的、其他作者多次用过的素材,素材的新颖性不够;有的不知道怎样用素材,只会堆积素材,不懂得如何巧妙地组合、穿插,文章逻辑性不强。

这就势必带来这种结果:虽然看起来也成稿了,但可读性不强,感染力不强,无法得到编辑的青睐,采用率不高。

所以,如何在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提炼最契合主题的素材、如何巧妙地搭配素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下一番功夫去思考和提高。

第三、深入思考能力。

为什么同样的选题、素材也都搜集得不错,但结果却是有的被采用,有的却被拒稿呢?问题就在于写作者的思考能力有高下。

以新媒体观点文为例,我们写出一篇文章,就要向读者传达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一方面要新颖,另一方面要深刻,否则你的观点很普通,还没读者想得多想得深,自然无法得到编辑的垂青。

有的新媒体作者搜集素材不愁,就发愁不会围绕案例议论,通篇只会引用名言警句,没有作者个人的观点,这其实是思考能力不强的表现。

怎么来解决?我的看法是看书时多思考、做笔记,而不是翻翻了事;拿到素材后多琢磨,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选择最新颖、自己最有想法的主题来写。这个也不是一日之功,不能急,功夫要下在平时。

第四、个人品牌打造能力。

要想在新媒体写作路上收入高、走得远,我们需要重视个人品牌的打造。我的理解是,打造个人品牌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起好笔名;二是选好垂直领域。

关于起好笔名的重要性,女贞老师曾专门写文章谈过,我同意她的观点:笔名不能带英文字母,要响亮,辨识度要高。

在这方面,我有体会。最初写新媒体的时候,我用的是纸媒曾用过的笔名“三强”,一段时间后,有朋友建议我改一个,说“三强”辨识度不高,叫“强”的人太多了。后来,在老婆大人的参谋下,结合我在兄弟中的排行,将我的笔名确定为“武小五”。

这个笔名,得到女贞老师的肯定,认为“武小五”辨识度高,还接地气。这个笔名也确实给我带来了好运气,自从我用了“武小五”后,我的稿件采用率不断提高,逐渐做到了稳步上稿,对打造我的个人品牌起到了一定作用。

选好垂直领域对打造个人品牌的重要性也不能小觑。在这方面,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领域坚持写下去,而不能随大流,看哪个领域稿费高就转向哪个,最后转来转去就找不到自己了,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我在写新媒体之初,就把生活认知、个人成长等人文领域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虽然偶尔也写点婚姻情感文,但主攻的垂直领域始终没动摇。我一年来发表的近80篇文章中,绝大部分是人文领域类。

这样坚持的好处是,有的编辑看到了我的主攻领域,在向我约稿时就有针对性给我选题,而我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这样我的个人品牌的影响力就越来越大。

第五、积极的心态。

回顾一年的写作经历,我认识到:保持积极的心态,是自己能够坚持写下去的保证。

如果没有好心态,再好的计划、再多的输入,也不能保证我们走得稳、走得远。

保持积极的心态,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强化自信,不骄不躁,做到努力而不焦虑。

我深知新媒体文写作大咖很多,但我不与他们比,不因为他们连续发稿而自卑、焦虑。我只和自己比,只要自己能不断进步就值得高兴,所以我能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写得自信而从容。

保持积极的心态,还需要正确对待拒稿和改稿,不能有玻璃心。

即使是大咖,在写作初期也曾遭遇过拒稿,所以面对拒稿我们要有平常心,与其生气,不如争气,把抱怨的时间花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上。

在写稿初期,甚至在我们写得比较成熟的时候,会遇到编辑要求修改稿子的情况,有时修改还不是一次两次,这时候,一定不要不耐烦,编辑让我们修改,就说明选题还不错,有上稿的希望。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有按编辑的要求反复修改打磨,才会让文章的质量越来越好,而我们在改稿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大收获。

写作不管是为了爱好还是纯粹挣稿费,既然我们选择了写作,我们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用力过猛,不纠结于一时的失败,围绕提升5种核心能力,稳扎稳打,不断提升。

最后,祝愿各位小伙伴新的一年上稿多多、稿费多多。

作者简介:武小五,汤小小写作点评班第10期学员,富书主笔。身处滨海小城,心观大千世界;干着严肃的工作,写点轻松的文字。

私聊回复“投稿资源”,会免费送你价值万元的投稿资源以及写作课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你的付出与稿费不成正比?关键是你的学习路径有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tz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