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花了两个小时看卓越班主任施蓓老师的稿子。
领导说让我改,其实真的是给我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我深知,让所有孩子都能够快乐学习只是一个美好的心愿而已,现实中,我们不得不面对教育的诸多问题与烦恼。但,这不代表着,我们听之任之。作为教师,我们有充分的自主权,把平凡的教育生活变成一次次旅行,即使一路艰辛,但你能够看到,孩子们欣赏沿途的风景时,眼里闪着“光”,透着“乐”。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施老师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不相信教育的黄金法则,也不迷信成长的心灵鸡汤,她知道,教师就是在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日子里,与一个个平凡的孩子们一起相处的那个人。教育结果之所以会有不一样,关键在于师生的生命是否有了情感联结,构建的学习场是否有了吸引力。
梁启超先生说,人生要拿趣味做根底。在她看来,好教育是要拿“情趣”做根底的,情意浓浓、趣味盎然,这,就是她一直孜孜追求的“情趣带班”。
“情趣带班”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多巴胺”,而是为了产生“心流体验”。通过改变思维模式,探寻学习和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享受单调生活的能力,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和创造力,完成他们“做好人、做能人”的内心体验,从而感受当下的幸福,憧憬未来的幸福。
比如: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品味劳动乐趣
一天,学校广播里号召全体师生进行校园大扫除。由于前面的体育活动耗尽了体力,孩子们士气低迷。如何让他们主动享受本次突击劳动呢?我拿起了扩音器开始了劳动现场直播。
“未来2032年的大学毕业生们,你们好!一转眼你们就完成了所有的学业,今天你们自豪地踏入社会。你们需要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工作证明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能力。瞧,这里需要环卫工人,那里需要竖板凳的搬运工人,这里需要拖地工,那里需要抹墙工,你们能在人多岗位少的今天找到一份胜任的工作吗?”
一番情境创设,孩子们立马行动了,生怕自己抢不到饭碗,真有找不到活干的孩子,他们积极地求助我,我没有搭理他们,只是继续直播:“找工作不能向政府等、靠、要,要靠自己的眼睛去寻找,要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要靠自己双手去创造……”向我找工作的人马上走开了。
我看到没有清洁工具的开始捡垃圾,有的人开始摆桌子,有人细细地清理抽屉——得要鼓励鼓励他们:“中国人就是勤劳,中国人就是智慧。瞧,大家人人有活干,人人都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孩子们大受鼓舞,纷纷行动。我见垃圾积多了,大声打起了招聘广告:“现需两名身强力壮的倒垃圾工人,有意者请到讲台前应聘。”孩子们都好新鲜,呼啦啦来了一帮人,我挑选了两个真正看上去身强力壮的孩子。
他们是得意洋洋地倒垃圾去了,我对着那些落聘者继续直播:“竞争是激烈的,竞争是残酷的,只有真正符合要求的人才能被幸运地聘上。如何能变得身强力壮,是每个落聘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此时有几个竖凳子的孩子忙完了,念叨着他们的星期日到了,正准备心安理得地休息。我可不能让他们停下,否则其他同学都到星期日了。"有些人能力超强,别人只能打一份工,而他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打多份工,做出更大的贡献。难怪这个世界上有世界500强排行榜,财富创造排行榜,让我们看看哪家公司强,那些人创造的财富多!"
我见那些孩子又积极地找寻下一份工作。他们用眼神、用手势、用口形纷纷地向我暗示,他们已经打第几份工作了。
一个班上不可能都是“乖乖宝”,有两个想出风头的“游手好闲者”,他们嬉皮笑脸地冲我、冲周围的同学反复叫唤:“我们找不到工作,我们是无业游民,哈哈哈……”
当无业游民还这么开心,这样炫耀,老师得好好教导教导。
我立马向他俩投以无限同情的目光:“社会上总有些人不学无术,无所事事,四处游荡,像这样的人政府不能坐视不管。今晚的免费培训班将接纳这些人,学习洒扫半小时,学习拖地半小时。只有学会生存的本领,才能帮助他们堂堂正正地在社会立足。”
天哪,不参加劳动放学还得留下来呀——一听这招,这两小家伙连忙急急地动起来、喊起来:“老师,我上岗啦。我已经有工作啦。”同学们哈哈大笑。
下课铃声响了,大扫除结束了,采访几位辛勤的劳动者,他们都愉快地享受了劳动的过程,而且觉得一点不累。有的还跟在老师屁股后面央求着:“以后我们再玩这个游戏哈!”
之所以大扫除由开始的“排斥”变成“主动”,是因为施老师帮助孩子们植入了角色,让劳动变成了一次职业体验,赋予了孩子们责任心与使命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