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不一样的语言?
从最初的呱呱坠地,慢慢的蹒跚学步,到咿呀学语,许多的日与月里,母语是我们唯一随口吐出的词句,而更为奇妙的是,世界各个地方的母语不尽相同,有趣的是,人们用不同的语言去交流,去发现它们的奥秘。
世界的语音仿佛就是像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吹奏出来的交响曲,生来就具有独特的味道,但你闻不见,从雏菊淡淡的清香到书本上印着的墨香,它教会了我们去打开世界的大门,去寻觅门后那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时空。
日月星辰,被牵扯进历史的尘埃中,开出了每一天的花朵。我惊讶于那些与中文相近的文字,也惊讶于日语中流传开来的英文音调。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述说着天文地理的故事,而这些漂洋过海的文字也正如梵高笔下的星空流动般塑造着自己独特的形态、演绎着一段又一段的故事。它们有自己所蕴含的意思,当然更多的是故事,涌现出来的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背后的奥秘,以至于有时甚至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出来。盯住它们,这些漂洋过海的文字也仿佛凝固了一般,真的从历史的尘埃中蜕变出来,融进岛屿的每一隅角落,而随着自然一样变得绚丽多彩的,是那些独有的腔调、独有的口音,显得生动而形象。日式英语发音也十分"日本化",除了笑料之外,也足见这些独特的口音的魅力,真的是融入了环境中。
我们被赋予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通过树梢间影射下来的斑驳,通过汲取食物中储存的养分,当然,通过书本的对话和插图,尽管不十分真实,但脑子里浮现出来的是自己稍微加点艺术加工的画面,一帧又一帧清晰的画面。在两种语言的空间里转换,彼此却又那么相近但模糊。渐渐的,就像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也会有剧终的时候,那一页一页被翻过的痕迹,用黑笔、蓝笔、红笔涂满的印记也终于放慢了脚步,只不过还未画上句号,恰恰是因为一件事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件事的开始,从五十音到基础单词,从基础单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文章,这都需要一步一步来,这时候,我们渐渐褪去了稚气,有了几分成熟。未入门的弟子总要经过师傅的考验,最后也要经师傅的考验才能出山,学习日语算上什么技能,也不是非得有什么造诣,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闲暇时让心静下来的一段故事。
村上春树曾说:"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我之所以简简单单地选择标日,或许是偏爱这座语言交通的桥梁,"在桥上看风景"会让我们思考的角度、广度有所不同,从而为这座桥梁固基、拓展。
用刚学的日语与人对话一想起来就觉得有些好笑,尽管操着笨拙的腔调,听上去更是标准的关东口音,不知说什么好时,果然简简单单的语句才是最好的沟通方法。
在数字化日益发达的今天,语言间的交流显得颇具温存,颇有深意,我会想起日语中寒暄几句的礼貌用语,虽然看似官方客套,却流露不出丝毫虚情假意。交流的恰当好处、交流的具有温度,这才是语言之间应擦出的火花。我们用心学着、用心感受着,去体会不一样的故事,从零开始,从一到无穷大。这座桥梁会帮助许多需要它的人儿,使交流变得更加简单,更加真挚。
川端康成曾在凌晨四点看到海棠花未眠,夜深人静时,那些图画文字依旧历历在目,伴我同行。

这就是为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