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朱朱哥弟
文章语言的4个基本要求:准确、简练、生动、得体。
一、语言准确
是指用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确切无误地传达作者的感受、印象和认识。这涉及到用词、造句、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的种种规定和要求。还有一种是特殊语境下的语言准确,这与语言模糊和委婉语言的使用有关。
怎样使语言准确——
1、首先,选词要贴切。
2、要仔细辨析同义词(近义词)。
在写作中要仔细辨析这类词的基本意义和附加意义的同中之异。主要辨析那些基本意义有相同之处,却又存在细微差别的同义词。例如,“坚定”与“坚决”,都是表示不动摇,但是“坚定”一般用来形容立场、信念、意志等精神层面;而“坚决”则多说明态度、做法等行动层面。
同义词的附加意义包括风格、色彩和用法等,细心地加以区别,也是同义词辨析的重要任务。“盐”和“氯化钠”,基本意义完全相同,但前者是俗名,后者是科学术语,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语境和文体,不能随意更换。同义词常常在色彩上有褒、贬,庄、谐,文、野之分,尤其需要仔细辨析。汉语中表示死亡的词很多,对一般的死可说“去世”、“逝世”;对有意义的死,可称“牺牲”、“献身”,对憎恶之人的死则可用“一命呜呼”、“见阎王”,此外还有委婉的或尊敬的说法:“走了”、“永远离开了我们”、“作古”、“鹤驭”等等。
3、要根据语境选词。
写作中使用的词语都处在全篇或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中,因此只有根据特定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试读1988年亚洲大专学生辩论会上复旦大学队反驳对方关于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的一段话:
这段驳词的出色之处,除了措辞准确、扣题紧切以外,还在于辩者能根据当时的语境选词用例,注意向对方和听众巧妙地施加心理影响,从而强化自己发言的辩驳力。
4、造句要合语法、逻辑。
句子结构要完整。一般句子应该具备主语和谓语两个基本的成分。
词语搭配要稳妥。常见的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是:
表演开始了,一张张笑脸望着舞台。(主谓不合)
我们唱着歌声来到学校。(动宾不合)
我们听了这些事情,不由得有许多发自肺腑的联想。(定语与中心词不合)
5、要正确使用关联词。
在复句中各分句之间的关系,有时用关联词语(多为连词和副词)表示。关联词可以单独使用,以表示分句间的各种关系。如:“人在这里,心却飞了。”副词“却”便是从句和主句的意思刚好相反。又如:“我们生活在一起,并且生活得很好。”连词“并且”表示意思的递进。更多关联词是成双成对配合使用,形成相对固定的形式。如“只有······才能······”和“只要·······就······”均用于表示条件与结果关系的主从复句,但两者不能交错搭配。
6、句义要有逻辑性,要合乎逻辑。
有的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但是概念不清,判断和推理不当,就是说在意义上不合逻辑。譬如:“他买了很多蔬菜、土豆、黄瓜和辣椒。”这里把表示种概念和属概念词的并列起来,造成了逻辑分类的混乱。再如:“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不爱钱的,所以他也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单纯从语法上看,这个因果复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作为大前提的复句的涵义不合理,由此推出的结论也就站不住脚。
模糊语言和婉曲语言(用于交际场合或外交场合)
模糊语言和婉曲语言是特定语境下特殊的准确语言。譬如:单位某同事买件衣服向大家炫耀,说:“我买的这件衣服怎么样?”看后觉得不太喜欢,就说:“还好。”这个“还好”虽然没有“好”或“不好”明确,在当时语境下却是最得体的准确语言,既没扫人家的“兴”,又不全是违心之谈。比如: 大家感觉我今天讲的课怎么样?还好······
二、语言简练(避免堆砌,要多用短句)
三、语言生动(避免堆砌,要多用短句)
生动的语言不但具体形象,活泼多变,有声有色,而且感情充沛,散发着生命的活力。
首先,要使用描绘性的词语和具体形象的写法。
描绘性词语绘声绘色,富有动感,用在合适的地方便显得生动活泼。例如:“火更大了,······通红的火舌快要舔着楼板了。”“火舌”这个词,跟后面的“舔”相呼应,就形成了拟人的动作效果。又如:“不时有人从门里挑出一副很大的扁圆的竹笼,笼口络着绳网,里面是送花黄色的、毛茸茸、挨挨挤挤、啾啾乱叫的小鸡小鸭。”(汪曾祺《关老记事》)
文学作品和记叙文的表现的多半是具体的人物、事件、场景,因此必须用生动的语言叙述过程和勾勒形象。“这小子吝啬成性,就是冬天向他要点雪他都不会给你。”即使写议论文,也并非通篇都是抽象的词语和逻辑推理。“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做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们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都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
再次,采用提纯的口语(流行词语)。
语言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并随之变化的,许多新鲜的词汇和话语方式都是先活跃在人民群众的嘴皮子上。例如:“正能量、洗洗澡、照镜子、正衣冠、治治病,驴友 ,抓狂,拍砖,潜水等,适当“引进”这些新鲜的词语,可是文章生动,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又次,词语搭配要新颖。
在一定语境下,“春意闹”比“春意浓”,“路子野”比“路子宽”,“手艺潮”比“手艺差”,“没劲”比“没意思”,“长的困难”比“长得难看”更加生动更有情景性。当然须要好懂。
四、语言要适体
“适体”,主要是指语言适合文章体裁的特征和要求,同时也包含着要适应表现对象或者说题材的要求。小说的叙事话语贴近生活;散文的语言都具有鲜明的主观感情色彩;议论文的语言以准确性、概括性、逻辑性见长,等等。
公文语言朴实具体,多用一般性词语,行文精炼客观。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多听(学习“活”的语言);多读(积累、丰富词汇);多体验、多观察(培养训练语感);多练(掌握语言技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