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早上读书有悟(13)

早上读书有悟(13)

作者: 素心水英 | 来源:发表于2023-04-23 07:14 被阅读0次

       

    早上读书有悟(13)

    今日早读,是对原来读过的《大学问》里面不理解的,还迷糊的内容,提出来。再读、再分享感悟、再有新的感悟。真正懂,能用出来。

    我提出了一个有困惑的地方:物者,事也。凡7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这句话,从文字上基本理解了,‘格物,就是格事情背后意所着之物’,但实际用起来的时候还是不熟练怎么去“格物”。能不能以具体的事例讲解一下。

    韩老师用了立平老师在某节《道德经》课程里的一个视频来讲解,视频内容是这样的:导演让六位摄影师给一个模特拍照,但是给每个摄影师的提示不同,导演给六位摄影师的提示分别是,模特是一个百万富翁、囚犯、救人者、巫师、渔夫和康复的酗酒者。要求六个人拍出符合这个人特质的照片。结果,六个人照的同一个人,照出来的效果简直就像6个人。而事实上,这个模特,既不是百万富翁,囚犯,救人者,巫师,渔夫也不是康复的酗酒者……视频的最后说:摄影师比模特更能塑造一张照片。照相是事,6位摄影师的意也与照相这个事情相关。但是,意背后所着的“自以为是”“有色眼镜”“不客观全面”是这六位摄影师所要格去的“物”。

    这个视频,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所看到的人事物都是自己内在心的呈现,都是自己的“意”加工出来的。这个世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自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100%的责任。

    我分享了我的一个事例。昨天中午,我给两个孩子做了蒸米饭、我自己做了捞面条。爱人在单位吃饭。大妞说:不用给我弄米饭,我不吃。捞面条也没吃。

    中午,送小妞上学回来。我给大妞在外面饭店又带了一碗米线回来,她走出房间吃几口,又不吃了。回到她房间给我用手机发了几句话:我又不爱吃米线,天天弄些我不爱吃的。然后还发了一个生气的表情。我没有回话。现在我在家的状态是,在孩子抱怨我的时候,我不说话,我先不言语上对抗。可我知道,我心里很不舒服。这个是事。

    我心里因为这件事情,心里不舒服,我心里起了可多意:我要上班,接你妹妹,买菜做饭。你在家也不帮忙,做好饭你吃,你还挑剔抱怨?在家里,我们都围着你转,在社会上没有人围绕着你转。到时候你不是更难受?你怎么看不到自己的问题?这是意。意因事而起。

    多次读了“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之所在之事谓之物”后,看明白了,我的意之所在之物是:我对大孩子不满意,没有完全接纳她的现状,还想要求她。我需要“格掉”的是意所着的“不满意、不接纳,想要求”的这颗心。

    至此,对上面的这句话才算是更明白了一些。那怎样格上面的这个“物(意之所在)”呢?以我现在粗浅的理解,就是以更高层面之心为心,用正知正见取代错知错见,浅知浅见。

    今天早上看了一段小视频,这个家庭教育的老师说:孩子在家躺平,父母想去纠正TA的一些错知错见。可以理解。只不过,不是现在这个时候。孩子现在像受了重伤的伤员,你想以要求正常孩子的方式来要求TA,纠正TA。是对孩子的伤害,也不是实事求是的表现。感觉说的很好。

    我自己也感悟到:孩子说做的饭不符合她口味。并不是真正的是这个饭,是TA想要家长的关注、关心,考虑她的感受。我没有考虑到这些,只在表面上转悠,甚至给孩子贴标签“不尊重父母”、“不孝顺父母”、“不体谅父母”、“在家躺平浪费大好时光”。我有对她的“不满意”、“失望”、“怨”。孩子接收到的就是我的这些“意”,她怎么能愉快地全然的向我敞开心扉呢?这也是我和大妞沟通不畅的根源吧。

    以后,每次做饭前,先提前问她想吃什么,想吃什么,就给她做什么。先关注她的心理需要,考虑她的感受。

    这是今天早读的感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早上读书有悟(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ve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