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角虎集(11)冰怀济能

角虎集(11)冰怀济能

作者: RockZen | 来源:发表于2020-07-19 01:34 被阅读0次

    云顶氷怀济能禅师 (嗣三峰梵伊致禅师)

    师。山阴朱氏子。自幼知念佛。了生死为事。年十九出家。遂参湛然和尚于显圣。禀金粟密和尚戒。领看乾矢橛话。后抵姑苏北禅。参汉月老和尚。见堂中省发者。惕然生愧。即勇勐用功。一日方饭食。举头见窗扇。忽有省。汉下堂问曰。闻汝有个入处。儞作麽生入。师以足顿地。汉云。儞这一脚。与马祖踏倒水潦和尚。是同是别。师曰。同与别。总没交涉。汉竪竹篦云。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又作麽生。师曰。蒲团流入长江水。汉云。儞如今方可做工夫也。时三峰梵伊和尚。瑞光顶目和尚。为两堂首座。师亲遭煅炼。偶天气晴和。师步溪濵。见桃花盛开。顿释前疑。得入济宗堂奥。即拈偈云。昔年落在葛藤里。今日方纔出得伊。从兹坐破千峰月。换却时人眼与眉。遂遁迹庐山数载。复游历诸方。归隐姚江云顶山。自号一壑子。

    师晚年。以淨土一门深入。有示修淨业法语云。

    念佛者。单提一句弥陀。直趋向上事也。永明云。学道之法。别无奇特。只要洗涤六根门头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斯言尽之矣。盖人生于五欲场中。譬如好色。则有色之影子。落在六根门头。深入八识田里时。常起现见闻觉知之间。生情生爱。放捨不得。起种种惑。生种种着。造种种业。受种种苦。皆影子为之因。影子即种子也。又即习气也。佛知习气之难除。故教人执持一句弥陀。耑心念去。习气渐融。心光渐露。本分渐证。念念不已。必至习气全消。根种自断。自然与诸佛。把臂共行。同一鼻孔出气岂非一句了然超百亿乎。色之一欲既尔。声香味触。例此可知。

    华严经云。若人欲知佛境界。当淨其意如虗空。远离妄想及诸趣。令人所向皆无碍。佛境界者。人人本有。个个现成。只缘尘情障蔽。变为业海。今欲翻业海为佛境界。先须淨其意。意淨。则常在佛境界中过日矣。意之所以不得其淨者。总係妄想及诸趣污之耳。欲远离者。宜痛加鞭䇿。一心不乱执持佛名。莫论是非穷达。但信佛言。淨念相继。句句分明。念之永久。必然化妄想为乌有。变诸趣成解脱矣。淨土法门。看之似易。持之实难。盖由学习者少。疑惑者多。故此微妙法门。少能信向。所以弥陀经称为难信之法。夫佛之深旨。令人借西方之弥陀。证本分之弥陀。借西方之淨土。证本分之淨土。证得本分淨土弥陀。则西方亦是本分佛土。不特西方是本分佛土。即东方秽土及一切众生。亦是本分淨土。本分弥陀。乃至十方世界。无一微尘所非我本分佛土也。这般妙用。总在一句弥陀上。发其根。启其源。是为一淨一切淨。一证一切证。此一法门。旨深意远。非博学久造者。不能洞达耳。

    西方名极乐世界。乃称性之乐也。衣食现成。楼台备具。宝池随意。天乐盈空。无炎暑之逼。人无冻寒之裂体。微风吹动。烦恼捐消。花雨缤纭。天香馥郁。有禽鸟说法故。迷者亦悟。有上善为俦故。邪者亦正。光明昼夜。幽惑顿除。清淨见闻智慧增长。河沙三昧。不求而证。无尽妙用。岂俟久修。且无退堕之虞。而有精进之喜。是以十方佛讚。诚大乘不思议之门庭。竟使三界横超。直登八地。岂权乘二乘之可比乎。若也耑志西方。七日之内。得一心不乱。便臻不退之地。撒手过日。如孤月朗于中天。微尘不侵。似莲华出于秽土。末后收场。立亡坐脱。逍遥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无异也。

    悟后更能念佛。以生西方。便得尽数种边际之妙。一生于此界。便无所不知不晓。能穷诸法之根源矣。是谓同佛得诸智慧之边际也。一亲近弥陀。凡心地上一切烦恼。现行及种子。悉皆断尽。是谓同佛空诸烦恼之边际也。一华严五地菩萨。犹徧学一切世间法。以便化导。生西方者。一切如尘若沙。障乎化导等惑。断尽无馀。是谓同佛破诸尘沙之边际也。一切所难断者无明。释迦老子。万劫千生所修为此。今生淨土者。即得顿断无明。速登等觉。是谓同佛断诸无明之边际也。一生西方者。履地如水。履水如地。种种变化。无所不能。是谓同佛具诸神通之边际也。一闻妙法音。洞彻性理渊底。了了无碍。称性快乐。是谓同佛见诸性体之边际也。一承佛神力。具解脱力。难行能行。难化能化。难伏能伏。菩提行愿。无不能修。无不能满。更有无量妙用。无量妙庄严。是谓同佛证诸妙行之边际也。到此地位。名为生如来家。同佛受用。若明心见性之后。而便歇手。无志于西方淨土者。是住声闻之化城。终不克入如来之宝所矣。

    凡人一念不觉。迷此大事。打失金刚鼻孔。便变为杂染之妄念。此念纔萌于内。现于六根门头。无非杂染之事。由是外所感者。皆为杂染秽土矣。一方世界既秽。十方世界亦成秽土。将无量妙义。百千法门。俱变为荆棘。目所见。耳所闻。头头法法。尽成烦恼之境。是以众生被其缠缚。受无量苦。而不得解脱也。佛开微妙捷径。令人信步而行。可以断得此苦。转得此心。直须百事丢开。单提一句弥陀。閒忙不辍。习之岁月。自然纯一无杂。纯之又纯。便得一念纯真。便是一念清淨。一念清淨故。六根亦清淨。内之身心。既得清淨。外感西土世界。亦得清淨。扩而充之。十方世界。亦皆清淨。洒洒然不落四句百非。俱为出格妙用。而在在清淨矣。果然如是。则为父清淨。而能行其慈。为子清淨。而能尽其孝。为君清淨。而能用其明。为臣清淨。而能效其良。为僧清淨。而能成其道。为俗清淨。而能素其位。顺境中清淨。逆境中亦清淨。至若婆须密女之行贪亦清淨。无厌国王之作嗔亦清淨。胜热婆罗门之肆痴亦清淨矣。一切烦恼无明。俱化为清淨。婬坊酒肆亦清淨。到此境界。方好魔宫虎穴。天上人间。拍手横行。悲歌乐舞。作自在汉去也。然则念佛能生西方。破生死出三界。超缠缚脱火坑。显本分露爪牙。其力大矣哉。有此捷径。而不能由。甚至反相排贬。是真颠倒凡夫。愚迷种子。最可怜悯者哉。

    念佛一门。深入取如来无尽藏之法则也。此固人人本具。因被尘缘覆障。不能自见。须念佛以揭显之。如贫乏者。知有宝藏所在。则必耑心致志。下死工夫。锹之锄之。浮坭既尽。宝藏自现。大富长者。由斯而称。是知一句弥陀。行坐不离。苦乐无间。心心相续。口耳分明。进进不已。念之既切。尘障顿开。登堂入室。便好受用。此无尽藏也。虽末法时世。参禅之人。儘多入处。只是难得。不出其位。若能即念佛。而操履向上。可为守弥约而功弥深矣。如死心新。天如则。圆照本。慈受深。真歇了。永明寿诸大老。係五宗梁栋。俱向此一门。而取如来藏。所以深入于此。渣滓自然消融。无明自然淨尽。六根自然清淨。业海自然乾枯。生死自然寂灭。三昧自然现前。六通自然具足。彼岸自然超登。功德自然成办。彻因彻果。自利利他。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古德云。都摄六根。淨念相继。不过七七日。便成三昧。三昧既成。悉皆解脱。任我取之无穷。用之不竭也。云栖云。齐诸圣于片言。越三祗于一念。其惟念佛功德欤。如此直截痛快。不涉支离。顿超有漏之因。永证无为之果。殊胜法门。吾愿与大地众生。向这里入。

    或问所为西方淨土。其义何居。

    师答云。淨土者。即是工夫操鍊到极处。渣滓化尽。不容一点垢秽。真到圣凡皆尽。真伪俱忘。始是真淨土。始是吾人安身立命处。言西方者。具有八义。

    以五色论之。西方为白色。无诸染污。此洁白之象也。修淨土者。以一句弥陀。涤身口意三业。此淨其因也。因淨则果亦淨。故念佛者。临终生西方。正因果相符也。

    以四季论之。东方为生长之地。春象也。西方为生熟之地。秋象也。犹如凡夫发心于东方。从念佛中往生。乃成熟道果于西方耳。以五行论之。东方属木。西方属金。木遇斧斤刳削。转顽木为栋梁。凡夫犹如顽木。肯一心繫念西方佛号。俨然受斧斤凋琢。自能转凡成圣。而道德完备矣。

    以八卦论之。东方为震。震。动象也。动则生诸苦恼。故娑婆世界。谓之苦海。西方为兑。兑。豫悦之象也。故西方名安养世界。又名极乐土也。以二曜论之。日为阳。天象也。月为阴。地象也。此二者。皆昇于东没于西。故人宜则之。勤修淨业。求归西方。是即天地人三才一贯之道。东方人。与木相似。逢春则抽牙发干。逢秋则叶落枝凋。此荣枯盛衰。犹如众生则娑婆苦海中。受生死成败得失之累。若西方则与金相似。金则历万劫而不坏。处垢秽而不变。入水火而不移。以故生西方者。称为极乐。超生死脱三界也。东方有为之国也。若衣若食。若宫室。若器用等。皆须人力营办。始得成就。又欲乐之乡也。凡居此者。皆贪五欲之乐。迷失本来清淨面目。若西方无为之国也。思衣衣至。思食食来。种种天然受用。不烦力作。又性乐之乡也。生淨土者。享称性之乐。照见五蕴皆空。

    问。尽情放捨。古云。便可悟得睡中主。何不用此直捷工夫。而乃教人烦苦念佛。向支离中求耶。

    答。尽情放捨。甚是容易。只是世人不能放捨。亦不会放捨。若拟心欲放。越多其事。拟心欲捨。愈多其累。只为凡夫在心意识边作活计。欲用心意识。而放捨万缘。如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焚。唯大彻大悟人。能善用之。馀俱不能也。所以莫若向念佛一门深入。不管他放与不放。捨与不捨。但只高声念去念到。百尺竿头悬崖撒手。情缘不断而断。气质不化而化。便可横身倒卧。来去自由。现在亦清泰故乡矣。

    问。威音那畔父母未生前。亦可名淨土否。亦可名自性弥陀否。

    答。威音那畔父母未生前。固是真淨土。真自性弥陀。但着此閒名不得。若一着此閒名。便是秽土。而非淨土。便是凡夫。而非弥陀。娑婆世界众生。只因这些名字。去不得忘不掉。故将本来清淨法界弥陀佛。变作五浊恶世凡夫也。若能胸中无此骨董。自然穷则变。变则通。通处见自性弥陀。即证唯心淨土时节也。

    问。禅师得大了。当向常寂光中过日可也。何必求生西方。然后谓有益乎。

    答。禅师真有大力量者。到放捨身命。已得常寂光中少分受用。然而习气尚重。进步维艰故。智如卢舍那佛。亦须百劫炼心。若智不如者。未有不被逆境打失。所以求生弥陀之报土。亲近弥陀之报身。先保其无有退转。更加精进。庶可直入佛阶。

    问。此土亦有池沼花木等可乐。彼土池沼花木等。亦不过如此。何得便言西方为称性之所现乎。

    答。凡夫有两端执情难化。尽落在生死轮迴故。此土所有境界。皆从对待而现。有成有坏。称为生灭之境。若生彼土已。离三界之对待。超生死出轮迴。是以诚于中形于外。由吾人操履到真伪两忘田地。外之所现池沼花木种种。不落真伪重重。可观称性之真境。称性之快乐。绝无荣枯盈涸等事。绝非对待而成。绝不堕于生灭之法。固不可以凡心测以思议求也。岂此土可比欤。

    问。闻之念佛者。亦得入法界淨土。何等名为法界淨土。更作何修而得入。若本来清淨。何用念佛。若本来秽恶。何因念佛便得清淨耶。

    答。法界本来清淨。因众生心中纷杂无量。法随心变。而为秽界。今能提起一句佛

    名。万缘放下。俨如哑女持帚。二六时中打扫。得乾乾淨淨。所为念极心空。心空则杂染亦空。杂染既空。复为本来清淨法界。此实澄浊而清。转秽为淨。到这田地。生死也是淨土。天堂地狱也是淨土。高山下地也是淨土。荣辱昇沉。是非得失。总是淨土。尽十方世界。俱是淨土。故名法界淨土。皆由念佛功用。而得入此。岂非捷径耶。

    问。入法界淨土者。第八识已得空否。若未得空。何名法界淨土。

    答。此但少分淨耳。焉能空第八识。若要全淨。直至成佛。第八识始空。故曰金刚道后异熟空也。

    问。法界淨土。属四土中之那一土。

    答。据断惑未尽。是方便有馀土。亦是少分常寂光土。若入此。愈鍊愈精。愈修愈淨。直至成佛。始名全居常寂光土。

    问。既有法界淨土可生。何必教人求生西方淨土。

    答。十方世界。虽是个法界淨土。而众生力量浅薄。焉能证入。由是。佛开方便门示人。且从西方而入。西方乃弥陀之报土也。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由旬。乃弥陀之报身也。报身必居报土。学道人。思到佛果菩提者。必须亲近其报身。深闻其妙法。始证得法界淨土之究竟也。所以一方入得。十方世界方可入。一方清淨。则十方世界俱清淨。一方成极乐世界。十方世界。亦成极乐矣。

    问。闻师开示。念佛不许默念。若禀薄之人。实不能昼夜高声而念。学古人所谓音声在唇舌之间。绵绵念去。此法何如。

    答。默念者。力弱气昏。易于懈怠。且不能感发他人也。更兼杂声妄想。乘便打入。岂能成就淨业乎。但果係禀薄。不能高声念者。亦许用此法。然须心心返照。决志西方。日新又新耳。

    问。高声念佛者。不用记数得否。

    答。初入步者。必须每日记数。以课其程。则不致怠惰。若无定数。或有时念。有时不念。忻恹相乘。忙閒相间。易生放逸。淨业难成也。惟久修之士。则记数也好。不记数也好。便当把一句弥陀。如握太阿剑相似。有万夫不当之勇。直破重围。勦尽盗贼。自然到清淨世界耳。

    问。造道之人。贵在一了一切了。胸中无依倚无缘念。今频频念佛。有缘念也。有依倚也。何名一了一切了。

    答。此不过以楔出楔。以毒攻毒耳。见世人之念声色货利者。即被声色货利所缚。而坏于其中。乃至念种种者。莫不皆然。佛悯众生心念不能放捨故。将一句弥陀。换却世人情念。此所谓以出世之念。易世间之念。以功德之念。易罪业之念。以解脱之念。易缠缚之念。以安乐之念。易危险之念。如巧匠偷梁换柱。淘汰得众生杂念消亡。而此念佛之一念。亦归无何有之乡矣。古云。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舟。更何依倚缘念之有。

    问。人多说参禅是直捷之程。念佛是迂曲之路。然否。

    答。参禅在深深放下。念佛在句句全提。提放虽殊。功用则一。若善做工夫者。迂曲处皆直捷。不会做工夫者。直捷处亦成迂曲也。事在当人不必疑法门之优劣。古德云。单提不用别参。求则又见得。念佛一路。容易下手。直捷为甚。请细思之。

    问。迩来有一踏到底汉子。贬念佛。为钝根人生涯。此说何如。

    答。口说一踏到底。纔移一步。便有许多牵绊触着。无明现前。称不得为了事汉。且由不知一句弥陀之力故。视作钝根生涯耳。若也。会得速证阿惟越致话头。脚根纔稳当耳。甚矣哉。今非昔比。不足怪也。

    问。修淨土者。将一切学习熟。境蕴在胸中。可忆念否。

    答。念佛不能成三昧者。正坐此。过未熟之境。欲习其熟故。不肯放下。已习之境。常恐忘失。忆念不已。其弊最深。乃至受人之恩怨。必欲报之而后已。虽至死地。亦所甘心。若能易此忆念。执持一句佛名。将所学所习熟境。尽情放下。付诸流水行云。日久月深。自然打成一片淨土矣。

    问。念佛求生西方。可看佛法及儒书否。

    答。一切佛法。及诸义理。虽皆有助于进修。若不明晓淨土法门阃奥。及信不恳切者。须急看淨土经书。以决其修持之向。若其馀典籍。不宜杂用乎。心反成障道因缘也。是故一心不乱。为修淨土之宗旨。成三昧之大关。

    问。如来教人求生西方。又教人回入娑婆。此等文意相违。其故何也。

    答。汝。不观上文说不违安养之句乎。盖初发菩提心者。生西方极乐国中。涵养熏炙多时。惑障全尽。慧门广闢。神通朗发。位登不退。然后出化众生。去来无碍也。故久住极乐者。佛又令他回入娑婆。以度众生。然亦不违安养。栖神于此。分身回入。随类化现耳。是知。或劝人舍娑婆而生淨土。或劝人舍淨土而入娑婆。无非观机逗教。随根锻鍊。自他俱利。菩萨之道完具。佛道有何难哉。此是释迦老子。与无量寿尊。度众生绝妙好方法也。

    问。此一法门。横超三界。既闻命矣。末法众生。诚恐自生障碍。未审。有何弊端。

    答。修淨土者。有十种弊。为障碍法门。一者信之不笃。二者行之不勇。三者发愿不深。四者悠悠默念。五者心缘世事。六者爱憎不除。七者旁及内外经典。八者好吟咏分心。九者閒讲杂话。十者无一心不乱。静功刻期取证。若真切做工夫者。决不使一有所犯。剔起眉毛。追顶念去。自然现在见本性弥陀。报尽归西方莲土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角虎集(11)冰怀济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zq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