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作者: 7bd8f8b841d9 | 来源:发表于2018-03-09 08:07 被阅读111次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

作为“结构主义哲学家”,其声势在结构主义运动兴盛期间竟可直逼萨特,甚至曾一度取而代之。结构主义影响了法国甚至西方整整一代文化和学术的方向。

固然,列维-斯特劳斯并不是头一个,也不是唯一的一个强调社会现象的结构性特点的人,他的独创性在于认真地对待它,而且义无反顾地深入追究其全部后果。——让-布庸

民族志,是从独特性着眼,对人类群体进行的观察和分析,目的在于尽可能忠实地恢复每一个人类群体的生活原貌。

民族,是利用民族志学家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

任何一部优秀的历史著作都必然受到民族学成果的浸润。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在所有社会现象中,语言最明白无误地显示出适合科学研究的两个基本特征。首先,语言行为大都处于无意识思维的层面,我们说话时并没有意识到句法和形态变化的规则。再者,即使在阐述我们的语言的语法或者音位的规则的时候,我们仍然缺乏直觉的理解。

文化的建构语言的建构十分相似,都是通过对立关系和关联建立起来的,都是靠逻辑关系建立起来的。

语言学家之所以向人类学家接近,是因为希望使他们的研究更为具体;人类学家向语言学家求助,则是因为语言学家就像向导,能够让他们摆脱看来是由于过于熟悉具体的经验现象而造成的困惑。每一方想从另一方得到的不是别的,恰好是对方希望摆脱的东西。

我分享一下我看了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感受:
第一章中,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历史学、民族学、民族志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方法、观察角度。他们之间的交叉,困局以及发展。这恰恰展示了当我们把人类作为一个群体去研究时的复杂性。看到这个部分我真的是想感叹这些人的思考真的太厉害,给了我们纵横交织的很多的角度,但这些角度中还有黑洞可以去思辨。但那时很多成果其实都是经验性的,所以当语言学出现的时候,尤其是语言的结构可以像科学一样去论证时,这给以人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带来震撼和很多新的研究思路。里面有很多思考,比如38页最后文章说的对与每个系统来说,哪些关系已经得到了表达?、、、、、,我觉得这样的问题非常精微,但是能带来很多的思考。很深入,很到位,怎么就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呢?太牛了!(里面例子还很多不一一赘述)
第二章里甥舅关系很有意思的是,这个关系真的被单位化和结构化了,在书第49页-50页说到的在人类社会里一个男人只能从另一个男人那里得到妻子,后者是以女儿或姐妹的形式向他出让的。所以甥舅关系被表现为上述那句话的一个结构,这个就真的是太绝妙了。所以我觉得前面虽然很枯燥,但还是很被这些研究者震撼的。(转自——李佩珊)

是语言影响文化呢?还是文化影响语言?

这种谱系结构在祖尼人那里远没有如此清晰,与之相对应的神话是按照一种历史的和循环的方式组织起来就的。

有感觉的页码84,话题欧洲和中国的亲属制度及称谓。

共时和历时  的对比研究及关系。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发端于十九世纪的一种方法论,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创立,经过维特根斯坦、让·皮亚杰、拉康、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阿尔都塞、科尔伯格、乔姆斯基、福柯和德里达等人的发展与批判,已成为当代世界的重要思潮。

110页,人类的发展进程实际是不平衡的 原因有几点。

土著人的村落结构:直径结构,向心结构。

看到了一个由神圣与凡俗,生食与熟食,独身与婚姻,男性与女性,核心与周边这些对立组成的复杂系统。

二元组织本身也是一种双重的现象:有时候它似乎来源于社会群体之间,物理世界的各个方面之间,道德的或形而上学的特征之间的一种平衡而对称的二分现象;也就是说——如果上文提出的概念可以推广之的话,一种被直径线对半切开的结构;有时却相反,二元组织是按照某种同心圆的观念设想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就社会的或宗教的威信而言,两个彼此对立的项次必须是不对等的。

属于一个直径结构的诸成分之间也照样会不对等。这甚至是最常见的现象,因为我们看到,“尊卑”,“长幼”,“贵贱”,“强弱”等词语被用来称呼这些成分。可是,在直径结构中,这种不平等并非总是存在,况且它并不是由这些充满互惠性的结构的根本性质造成的,这种不平等是一种神秘现象。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双系婚姻???单系婚姻???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二元现象与三联体的关系?

向心结构的二元现象是直径结构的二元现象与三联体之间的协调者,由于它的媒介作用,后两者才能够彼此转换。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唱词构成了一种纯粹的心理治疗,因为萨满既没有接触病妇的身体,又没下什么解药。与此同时,他却直接而明确地举出了病状及其部位。所以我们愿意说,唱词对于生病器官是一种心里操作,而且人们正是从这种操作中期待治愈的。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治疗的本质在于使某一既定局面首先从情感方面变得能够被想象,使肉体难以忍受的痛苦变得可以被思想所接受。至于萨满的那一套幻想与客观现实是否一致反倒没什么要紧。因为病妇相信它,而且病妇属于信奉这套幻想的那个社会成员。那些保佑人类的精灵和邪恶的精灵,超自然的妖怪和魔兽都属于一个协调一致的体系,土著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萨满治疗术恰恰是心理分析治疗术的对等物,只是所有的项目都颠倒了过来。两种治疗术都以诱发某种体验为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两者都利用重建一种病人必须体验或重新体验的幻想。不过,第一种情况是病人利用从以往经历中得出的因素建构个人幻想;第二种,病人却从外部获得一种社会的幻想,与个人的以往状态不是一回事。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德索瓦耶先生在他对白日梦所做的研究中早就强调,心理——病理疾病只有通过象征语言才能理解。

实际上,治疗者与病人的对话并不是通过说出来的话语进行的,而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操作,这些动作是一些能够顺利穿透意识的帷幕的真正的仪式行为,从而把它们的信息直接传递给无意识。

象征的效力保证了幻想与行动的协调和同步发展。而且,神话和行为结为一对,其中始终存在着病人和医生的二元性。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医生完成行动,病人产生幻想;在萨满治疗术中,医生提供幻想,病人完成行动。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语言属于可逆性时间的领域,言语属于不可逆性时间的领域。

???

人们赋予神话的内在价值根植于这一事实:被视为发生在某一时刻的事件同样形成了一种长期稳定的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索福克勒斯
雅典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他既相信神和命运的无上威力,又要求人们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繁荣时期思想意识的特征。他根据他的理想来塑造人物形象,即使处在命运的掌握之中,也不丧失其独立自主的坚强性格。和埃斯库罗斯不同,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不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索福克勒斯

据说,在索福克勒斯的坟头上,立了一个善于唱歌的人头鸟雕像,这是人们对他在戏剧方面伟大成就的肯定。他的一生大抵是平静而成功的。阿里斯托芬曾称赞他“生前完满,身后无憾。”。

第十三章 亚洲和美洲艺术中的裂分表现方法

雕刻都表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而绘画则是较具象征性和装饰性。

毛利人的面部和人体的绘饰活动都是在一种半宗教的气氛中进行的。纹身不仅是装点,高贵的地位和社会等级的标志与象征。目的不仅把一幅图刺进肉身,同时也为了把种族的全部传统和哲学都刻到头脑中去。

《结构人类学2》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两类现象彼此完全对立

一类,包括语法,共时,有意识;

另一类,包括语音学,历时,无意识。

有意识的系统才具有内部协调性,无意识的底层系统是动态的和不平衡的。

第一章  人类学领域P483

转换的概念和结构的概念之间确实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后者在我们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拉德克利夫从孟德斯鸠和斯宾塞的思想中得到启发,将这种关系引进社会人类学,用来称谓个人和群体在社会内部彼此长期维系的关系。因此在他看来,结构属于事实的范畴,它是在对每一个个别的社会的观察当中给定的。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根据《故事形态学》,以及经验总结出来的情节的五大必要成分:
一、缘由:即引发人物行动的原因。通常,引发人物行动的原因是:
(1)加害:人物遭到加害
(2)缺失:人物缺少某种物或价值。
二、连结: 用于基本动作之间前后联系的信息传递和时空转移系统。
(1)信息传递:通过信使传递、神奇工具与神奇力量、标记特征、推断、不正当获取(偷听、偷看、交换、逼迫、破解密码)等方式,向人物透露某个或某些关键信息,从而推动情节。
(2)时空转移:包括时间转移和空间转移。给人物设计一个时间转移和空间转移的方法。例如:轻功、马车、火箭、汽车属于空间转移方法,四维空间、时间倒流、相对论效应,属于时间转移方法。
三、反复:故事中机械重复或递进重复的成分,电影中一般只能重复三次。
绝大多数故事和游戏的叙事手段,其实是使用反复手法来拉长剧情。
例如: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西游记的九九八十一难。
四、回合:两个成对的基本动作。人物A发出一个动作,人物B发出一个回应动作。回合中的某一项缺失,会给观众和读者不平衡感。
例如:主角遭到追捕(正)主角从追捕中获救(反)
五、基本动作:即角色与角色、角色与信息、角色与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故事中的基本动作有:
爱情 决斗 寻找 发现 转变
选择 伤害 求助 出逃 追赶
欺骗 盗窃 逼迫 引诱 绑架
拯救 自伤 误解 赌博 自我牺牲
窃听 抢夺 保护 陷害 出卖
谋杀 解密
其中,爱情故事的基本模式是:
(1)求不得:人物追求另一个人物,但他总是得不到。(《红楼梦》)
(2)爱别离:人物相爱,但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分离。(《漫长的婚约》)
(3)怨憎会:人物相爱,陷入三角恋或者猜忌,导致互相憎恨、折磨、仇杀。(《金瓶梅》)

《故事形态学》的简单介绍:

  简述

  俄罗斯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弗•雅•普罗普

《故事形态学》(1928年)是整个叙事学领域里的一部里程牌式的著作。他的思想和理论对后来的结构主义学者,如格雷马斯、托多罗夫、布雷蒙等人的研究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故事形态学》的写作初衷是为了“在民间故事领域里对形式进行考察并确定其结构的规律性”。作者根据对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所做的形态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了神奇故事的结构要素,即31个功能项,以及这些功能项的组合规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

贾放译的2006年中华书局版《故事形态学》还收入了《神奇故事的衍化》《神奇故事的结构研究与历史研究》《在1965年春天纪念会上的讲话》三篇文章。《神奇故事的衍化》提示了普罗普的下一步研究工作:从神奇故事的结构研究转向历史研究。其成果是《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一书。《神奇故事的结构研究与历史研究》则回应了列维•斯特劳斯的批评。这篇文章可以读到普罗普对遭到误解的强烈不满。
  二、普罗普的神奇故事公式
  在序言中,普罗普指出,形态学是关于形式的学说,在植物学中,形态学指的是关于植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关于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的学说。他认为,借鉴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创立“故事形态学”这一术语。植物形态学将世界上成千上万种植物分门别类,故事形态学也将起到同样的作用:把丰富多彩的故事分门别类,使之呈现出“奇妙的一致性”。
  在第一章《问题的历史》中,普罗普说:“正确的分类是科学描述的初阶之一。下一步研究的正确性有赖于分类的正确性。”但是,已有的故事分类却常常破坏最简单的划分规则。比如,把故事划分为有神奇内容的故事、日常生活故事、动物故事。但是,有神奇内容的故事和动物故事有交集。又比如文特的划分方法,把故事分为七类:神话寓言故事、纯粹的神奇故事、生物的故事和寓言、纯粹的动物寓言、起源故事、滑稽的故事和寓言、道德寓言。另外,还有按情节分类的方法。例如,沃尔科夫就把幻想故事分为15个情节。普罗普分析了这15个情节,认为它不能算是准确意义上的科学的分类法。
  故事分类的情形不如人意,是因为前人的研究方法存在问题。普罗普的研究方法在第二章《方法与材料》中得到说明。首先,假定存在一个特殊亚类的故事,即神奇故事。普罗普的研究对象锁定在神奇故事上。“神奇故事”到底是什么,是在本书结尾给出定义的。其次,普罗普将研究范围缩小至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的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普罗普认为,对故事进行准确描述的方法是:看出不变的因素和可变的因素。在这100个神奇故事中,变换的是角色的名称以及他们的物品,不变的是他们的行动或功能。故事常常将相同的行动分派给不同的人物,这使我们有可能根据角色的功能来研究故事。
  这里有一个问题,即功能是什么。普罗普下定义说:功能指的是从其对于行动过程意义的角度定义的角色行为。他给出四个“观察”:一、角色的功能充当了故事的稳定不变因素,它们不依赖于由谁来完成以及怎样完成。它们构成了故事的基本组成成分。二、神奇故事已知的功能项是有限的。三、功能项的排列顺序永远是同一的。四、所有神奇故事按其构成都是同一类型。
  在第三章里,普洛普按照神奇故事本身记述的顺序列举出角色的31项功能,这31项功能如此重要,我们经常在各种引文中见到,因此有必要引用在下面:
  1. 一位家庭成员离家外出(外出)
  2. 对主人公下一道禁令(禁止)
  3. 打破禁令(破禁)
  4. 对头试图刺探消息(刺探)
  5. 对头获知其受害者的消息(获悉)
  6. 对头企图欺骗其受害者,以掌握他或他的财物(设圈套)
  7. 受害者上当并无意中帮助了敌人(协同)
  8. 对头给一个家庭成员带来危害或损失(加害)
  8a. 家庭成员之一缺少某种东西,他想得到某种东西(缺失)
  9. 灾难或缺失被告知,向主人公提出请求或发出命令,派遣他或允许他出发(调停)
  10. 寻找者应允或决定反抗(最初的反抗)
  11. 主人公离家(出发)
  12. 主人公经受考验,遭到盘问,遭受攻击等等,以此为他获得魔法或相助者做铺垫(赠与者的第一项功能)
  13. 主人公对未来赠与者的行动做出反应(主人公的反应)
  14. 宝物落入主人公的掌握之中(宝物的提供、获得)
  15. 主人公转移,他被送到或被引领到所寻之物的所在之处(在两国之间的空间移动,引路)
  16. 主人公与对头正面交锋(交锋)
  17. 给主人公做标记(打印记)
  18. 对头被打败(战胜)
  19. 最初的灾难或缺失被消除(灾难或缺失的消除)
  20. 主人公归来(归来)
  21. 主人公遭受追捕(追捕)
  22. 主人公从追捕中获救(获救)
  23. 主人公以让人认不出的面貌回到家中或到达另一个国度(不被察觉的抵达)
  24. 假冒主人公提出非分要求(非分要求)
  25. 给主人公出难题(难题)
  26. 难题被解答(解答)
  27. 主人公被认出(认出)
  28. 假冒主人公或对头被揭露(揭露)
  29. 主人公改头换面(摇身一变)
  30. 敌人受到惩罚(惩罚)
  31. 主人公成婚并加冕为王(举行婚礼)
  第五章中,普罗普分析了故事的若干其他成分,分别是:用于功能项之间联系的辅助成分(联结成分)、伴随着三重化的辅助成分、缘由。其中联结成分使得故事由上一个功能转向下一个功能,它是一套信息传递系统。三重化是故事中机械重复或递进式重复的成分。缘由则是引发人物这种或那种行为的原因。对主人公来说,引发其行为的缘由往往是遭到危害或意识到缺失。
  第六章中,普罗普按照角色将功能项分成对头行动圈、赠与者行动圈、相助者行动圈、公主(要找的人物)及其父王的行动圈、派遣者的行动圈、主人公的行动圈、假冒主人公的行动圈。
  在第九章,普罗普给“神奇故事”下了一个定义:从形态学的角度说,任何一个始于加害行为或缺失、经过中间的一些功能项之后终结于婚礼或其他作为结局的功能项的过程,都可以称之为神奇故事。本章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回合,普罗普没有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从行文中可以概括出:一个回合就是两个成对的功能项。典型的回合如:
  21.主人公遭受追捕(追捕)
  22.主人公从追捕中获救(获救)
  又如:
  25.给主人公出难题(难题)
  26.难题被解答(解答)
  在一一列出神奇故事的31个功能项时,普罗普分别给他们一个俄文字母。在第九章中,他把这些字母按故事的叙述顺序排列成一条横轴。用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术语来定义,这条横轴可以被看成功能项的组合关系。横轴上的每一个字母可以被有限地替换,用于替换的功能项可以形成聚合关系。这样,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的这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就被抽象成了一条“神奇故事公式”。
  三、对普罗普的误解
  普罗普的研究对象锁定在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的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上,但人们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一点,列维•斯特劳斯就认为普罗普的结论不能适用于文人创作。普罗普很不客气地说:“列维•斯特劳斯教授引用我的话说,我所得出的结论不适用于诺瓦利斯或歌德的故事以及一般来说不适用于作家创作的艺术故事,他引用这些话来反对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的结论是错误的。但这些结论绝对没有错,它们只是不曾具备我那可尊敬的批评者所想赋予它们的那种包罗万象的意义。”(《故事形态学》P182)有人将31个功能项生搬硬套,用来分析好莱坞电影,显得非常牵强附会。有些读者甚至以为读了这本书就可以用普罗普公式来指导创作,那就更滑稽了。
  普罗普的研究重要的不是他的结论,而是他的方法。这是一种可以广泛运用的方法,用它来分析成千上万的故事,也许可以得出上百条公式。我们可以感觉到大多数好莱坞电影出自同一个模式,用这种方法当能找出隐藏在这些电影故事背后的“好莱坞公式”。那么,这是不是就说明故事将失去它的意义呢?对此,普罗普在《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中说:“故事的丰富不在于结构,而在于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实现同一个结构因素。”(《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P49)
  四、从普罗普出发
  普罗普的研究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他没有说明区分一个功能与另一个功能的标准是什么。比如,列维•斯特劳斯就认为,成对的功能项就是一个功能项,它们合二为一。这样一来,“难题”和“解答”应该看作一个功能项而不是两个。普罗普解释说,成对的功能项是由不同的人来完成的,因此应该看作两个功能项而不是一个。但我以为列维•斯特劳斯的质疑是有道理的。普罗普区分功能项既以行动为标准,又以行动者为标准,难免给后来的研究带来困难。
  功能区分的标准问题实际上是什么是最小的意义单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后的叙事学没有少花功夫。比如,汤普森的“母题”,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荣格的“原型”。然而,什么是故事的最小意义单位,这个问题到今天也没有解决。
  第二,他的结论概括性不够。普罗普虽然用了一些俄文字母,把故事抽象出一条神奇故事公式,很像数理科学,但是他的研究内容和形式是混杂在一起的,那些俄文字母和公式实际上很像装饰,不过表现出作者向“科学”靠近的愿望罢了。在《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一书中,这套字母系统就被完全放弃了。内容和形式混杂在一起的结果,是概括性远远不够。在普罗普的研究基础上,格雷马斯把人物按其表现抽象出“行动素模式”,即六个功能,分为相辅相成的三组成分:主体/客体、送信者/受信者、助手/敌手。我们已经在普罗普的七大行动圈中看出了格雷马斯行动素模式的端倪。
  且让我以百度百科中“叙事学”条目中对普罗普的评价做本文结语:
  尽管普罗普探讨的是叙事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童话,但是他采用的分析故事构成单位及相互关系的方法,对其他叙事文体的分析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它的重大突破在于他确立了故事中十分重要的基本因素--功能,提供了按照人物功能和它们联结关系研究叙事体的可能性。由此,为叙事体结构和要素分析开掘了一条新路。同时,他将故事中出现的动作简化为一种顺序组合,超出了表层的经验描述,使叙事体的研究更趋科学化。其贡献是巨大的,他所走出的虽然是第一步,但却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步。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普罗普把分类规则确定下来,在第四章和五章解决各类难题。

难题一:关于两个功能如何在表面上彼此吸纳。

难题二:故事一经分解为功能,就会遗留下一些没有相应功能的剩余材料。剩余材料分为两个非功能的大类:一类叫“连接成分”,另一类叫做“动因”。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形式主义毁灭了它的对象。在普罗普那里,形式主义发现,实际上只存在一个故事。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相关文章

  •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作为“结构主义哲学家”,其声势在结构主义运动兴盛期间竟可直逼萨特,甚至曾一度取而代之。结构主义影响了法国甚至西方整...

  • 《结构主义神话学》读书笔记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的中文译本似乎被吐槽得体无完肤,而《结构主义神话学》的编者叶舒宪,选译了《结构人类学》...

  • 采铜的思维训练法

    突破常规,打破边界 不被专业局限,用问题作牵引 案例: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 列维-斯特劳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人类...

  • 《忧郁的热带》

    列维-斯特劳斯著 王志明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刊行 我不懂人类学,也不知道列维-斯特劳斯。这本书上对于作者的...

  • 66结构主义哲学及索绪尔

    结构主义成为一种哲学运动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巴黎,先后由列维——斯特劳斯建立了结构主义人类学,拉康提出了关于...

  • 问题本位

    列维-斯特劳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人类学家之一。30多岁时,他还是一位普通的人类学者。当时正好是二战,他从法国逃到美...

  • 《忧郁的热带》

    我光想着这本书不错,但从没想过它这么厚,加上我又拖拉,看得就久了。 作者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是法国的人类学家,封...

  • 67感悟人类学视角下的结构主义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1908年生,法国人类学家。 他毕业于巴黎大学,1935-1939年到巴西教社会学,同时到...

  • 他们的森林与我们的森林差别太大了

    列维斯特劳斯在踏上巴西的土地开始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时,他是忧郁的。 这忧郁不仅仅来自面对被现代威胁的亚马逊,也同时来...

  • 第五章 语言智能(39)

    有些杰出的学者,如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他们不相信“逐步进化”的观点,认为人类能够在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zu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