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家庭教育讲师,昨天有一位学员,在正面管教育儿陪伴群里提出一个问题:“最近孩子总是跟她作对。”希望能找到好办法。
我向这位妈妈提问:“你觉得还是跟你作对是什么原因呢?”
她回答:“寻求关注。有时候我已经抱着她了,她还哭着说,妈妈抱抱,我就失控了。”
我继续问:“有了觉察以后,你觉得应该怎么去面对她呢?”
她说:“我知道要怎么做,我就是做不到。”
“我就是做不到”这句话,扎心了。
我们知道很多方法论,然而真正到用的时候,发现自己做不到,生生就应了那句:“道理我都懂,臣妾就是做不到。”
我能想象这样的场景:一位工作了一天,劳累到走路都要弯下腰的妈妈,回到家里面对一岁八个月的女儿的“不要”、“不吃”、“不干”的回应,从无可奈何,到怒火中烧。
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在我们疲惫的时候,发脾气的燃点会降低,一点就着。
这个时候,任何“要温和对待孩子”之类的道理,妈妈们是做不到的。
那么我们如何来面对这个“做不到”呢?
我们可以尝试三个步骤:
1、觉察:
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觉察--我此刻的情绪是什么?
这个时候,可能产生的情绪有:愤怒、烦躁、失望、难受。。。
看到它,描述它。
当情绪被看到,就会被驯服。
2、接纳:
接纳一切如其所是。
在这位妈妈的场景下,可以做到以下接纳:
“我接纳孩子就是跟我作对了,
我接纳我有了愤怒的情绪,
我接纳我此刻身体很疲惫,
我接纳我就是做不到。
……”
跟接纳孩子相比,我们最重要的是接纳自己。
3、行动:
积极暂停:人一旦被激怒,我们的本能脑就会发生僵住、逃跑、攻击等行为来保护自己,很容易发生冲突。
我们试想一个场景:当孩子大吼大叫的时候,我们也容易大吼大叫。更好的办法是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大人先走开,过一段时间,双方情绪平复了再解决问题;
取悦自己:听歌、洗澡、睡觉、吃好吃的东西,对于一个疲惫的妈妈而言,能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放松是再好不过的了。
当情绪放松下来了,之前觉得很难的问题也不再是问题了。
我很喜欢《追寻生命的意义》书中的一句话:“刺激与回应之间有一段空间,幸福就在那里。”
我想,在孩子挑战的刺激与自己的本能回应之间如果有一段空间,这段空间一定是允许和接纳。
一切改变都从接纳中开始。允许和接纳,就是刺激和回应之间幸福的距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