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本没有什么意义,但活着活着意义就来了。不管怎样,至少你必须得先活着,如果死了,还有什么机会和资格谈活着的意义呢?
想到余华在他的代表作《活着》里那句话: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这句话其实大有深意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而最后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也不是自己的选择。
那种自己选择离开的方式到底是不提倡的。所以我们既然已经来了,就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了。
这段时间母亲打电话过来总是说一个人孤单,而且身体大不如前。想想母亲生了4个儿女,可到如今她80多岁的人了,但我们没有一个子女呆在她身边。这样一想,生儿育女似乎也没有意义了。
可母亲安慰我说:‘儿女有儿女的家,只要他们一家人过得幸福就好了,我不会拖累儿女。”
母亲不光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这一生,她老人家,一直靠的是自己。
从小失去母亲,后妈只让她上了3天学,就把她从学校喊回家做事。从那时开始就一直干活,嫁给父亲后,父亲常年在外,很多事也帮不上忙,母亲一个人种田,养家养育我们4个孩子。
后面父亲退休了,他二老尽管有父亲的退休金,但一直也没有闲着,还种田种菜,给儿女们支持,帮我们四兄妹带孩子,做家务等等。
直到父亲生病离世,母亲也慢慢老了,身体差了种不了田才没种,但菜一直有种。这两年父亲不在了,她仍然是一个人照顾自己。
说起来总让我们感到惭愧啊!可我们也是分身乏术啊!孩子还小,我们还要挣钱养家,现实摆在这里,顾了自己的小家,就照顾不到80多岁的老母亲了。
这个时候心里多少也有点自责的,可也没有勇气改变现状。而母亲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愿意背井离乡来到我们打工的城市生活。
她老人家是怕死在外面,按照我们老家的风俗,死在外面的人棺材是不能停放在村祠堂里的,只能打个棚子,停放在祠堂外面。
另外她还担心死在外面会被火化,而她老人家不接受火化,她只接受土葬。这2件都是母亲不能接受的事,所以她宁愿孤独终老,也不愿意走出家乡,跟我们一起生活。
于是这个话题——即让她来我们身边生活的话题,说了很多次,可还是维持现状,无法改变。每次说到这个话题,是无奈的,是惭愧的。
最后用这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
生命只是活着,无论幸福或者不幸,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活着,生命才有意义。万物生死共济,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