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姐将玩耍作为爱自己年的第一个需要,与我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玩耍是我上个月探索最多的一个需要。
就在5月份,我拿起李新老师最新初版的《幽默感》这本书,组织了一群小伙伴,开始刻意练习幽默感,连续9天每晚练习,有学习的收获,更有一起游戏玩耍的轻松畅快,而后者却是久违了。
结果呢,就是在5月25日“爱自己节”的晚上,我用幽默的方式做了一个爱自己主题的分享。那一刻,我体验到了玩耍的乐趣和力量。
通过学习和使用幽默,我更加理解了“玩耍”这个需要的重要性,以及满足的方法。
下面先说第一点,玩耍到底有多重要?为什么我会说“一切始于玩耍、终于玩耍”?
1、玩耍是认知的开始。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看重的需要。为什么?因为这是他们认知世界的方式。玩耍就是好奇心,就是“有意思”,就是兴趣,而这种心态是我们认知世界的起点,也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
2、玩耍是生命的意义。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很多人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人生哲学也有很多流派。但我说人活着是为了快乐,是为了享受,我想这是最大公约数的共识了。追求快乐和享受,这不就是玩耍么?
3、玩耍是最受欢迎的社交货币。
你最喜欢和什么样的人说话?最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答案很统一,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也就是幽默的。
李新在《幽默感》一书中就说:
幽默是一种社会性的现象,研究表明,人们与他人在一起时要比
自己独处时更容易开怀大笑。游戏和玩耍似乎是儿童的专利,但是幽默其实是难得的社交规则允许的成人之间的游戏和玩耍。因此,只要两个人一起欢笑过,就能产生一种类似于孩童时共同玩耍过的玩伴的交情。有句话叫“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幽默能产生人与人之间的深层链接,这对于我们这些不得不在“半熟社会”中打交道的职场人来说真是一个好消息。
我认为沟通有三种:
- 第一种是“直沟通”,也就是说话直截了当,职来职往,比较好的表达是符合逻辑、结构清晰。
- 第二种是“深沟通”,也就是深入连接,这当然就是咱们正在使用的非暴力沟通,关注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能帮助我们情意相通,建立心与心的连接。
- 第三种是“弯沟通”,也就是绕弯子、出乎意料,这就是幽默的表达方式,这需要你放弃一气到底的流畅表达,而去设计在语流中怎样时不时阻断一下,让讲话变得不可预期、充满惊喜。
这三种沟通方式,我都会使用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在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一直使用这种走心的沟通,心对心、眼对眼,有时候会感到沉重、甚至尴尬,那么不妨拿起玩耍的心态,让沟通更加有趣,话题绵绵不断。
在上面三点之外,还有一点大家容易忽略,那就是玩耍是活力的标志,甚至是生命的标志。一个人若是觉得什么都不好玩,什么都没意思,那要么是抑郁症,要么就是行将就木,所以,我说“终于玩耍”。
玩耍最后一部分我来说说如何去满足我们对玩耍的需要。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所以不用刻意满足,只要不去压抑就好。因为我们这里都是成年人了,那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重拾纯真。
跟玩耍相反的状态是什么?是逻辑、是目的、是干货、是意义、是责任,是快速高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严肃、沉重、压抑、焦虑、恐惧、累……
是时候思考这些了,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想要用怎样的方式过一生?
玩耍不止是孩子的天性,它是人生的意义,是生命的标志。重拾纯真,这份纯真不是我们长大了要抛弃的幼稚,而是生命的发心和本质,是我们原本的样子。
拨开外壳、卸下盔甲、摘下面具、放下执念,看见我们最底层的需要,回归完整和本真。
非暴力沟通很神奇,当你真正触碰到底层的需要,你自然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你也会拥有去做的力量。
但这里我还是说一下,怎样去满足我们玩耍的需要。
心法只有一个,就是享受当下,享受每一刻的体验。
有了这个心法,你什么都可以玩耍。和孩子可以玩耍、和爱人可以、和朋友可以,工作和学习也都可以是玩耍。
关于幽默的沟通,我可以提供一个工具箱,运用这些幽默的工具,你可以和沟通的对象一起玩耍。
【幽默工具箱】
1 答非所问
2 避重就轻
3 重新定义
4 先躺枪再甩锅
5 声东击西(转移注意力)
6 谐音梗
7 用暗示留白
8 三段式
9 头韵和尾韵
10 词语叠用
11 化用典故
12 词语拆分
13 故意口误
14 先扬后抑或者先抑后扬
15 亦正亦邪
16 夸张
17 场景再现/演绎
18 一词多义
19、比较/类比/比喻
20、指出大象
好了,每周一个需要,既然始于玩耍,那就让我们玩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