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有人在楼下的花园里种了两颗葫芦。
秋天,藤上挂满了葫芦,像极了动画片里的葫芦兄弟们。
引得每一个遛弯、路过葫芦藤的人,都会抬头,有意无意地数一数葫芦。
葫芦,在中国文化里有一种非常吉祥的寓意,因为听起来特别像福禄。
所以,如果你去看传统的服饰、画作、瓷器等等,很容易在上面找到它们的身影。
葫芦的主人,每天最爱干的事情,就是站在葫芦藤下面数葫芦,并对着每一个路过葫芦藤的人说,“我把上面的福禄送给您。”
院子里遛弯的多是上了岁数的人,听到这话,都连忙道谢。
这天,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刚好路过这里,看到葫芦主人带着一个小孩儿在摘葫芦。
“小心点儿,连着长把儿一块摘下来,不然留不住;哎呀,那个没熟,你别摘,放不长。”葫芦主人在藤下各种指点,手忙脚乱。
清洁工人见他如此小心,便说:“哎吆,您别那么宝贝了,就这么个葫芦,小孩儿玩两天就丢了。”
葫芦主人听到了这话,没吱声。
又过了几天,我遛狗时在葫芦藤下遇见了主人。
主人跟我随意攀谈着,“哎呀,你说现在的人啊,都不如年纪大的觉悟高了!”
“怎么了?”我有些不解。
葫芦主人便把之前他遇到的两种反应跟我说了,80岁的老太太都知道要谢谢他的福禄,可40岁的清洁工人竟然觉得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果子,小孩子玩过就可以丢掉的一个物件。
葫芦主人话仅到此处,然后就颇有深意地看着我。
“那您是不是觉得,清洁工人还没有80岁老太太有素养?”我脱口而出,
主人没说话,点头而已。
“但我觉得吧,这可能跟每个人不同的生长背景是有关的,80岁老太太不管她年纪多大,在这个院子里,很可能是一个知识分子,对于这种吉祥寓意了解的应该也多一些,她能理解您的用意,所以表示感谢。而40岁清洁工人可能在进城之前,一直在家务农,兴许还种过葫芦,在她眼睛里,葫芦就是一种农作物,嫩的时候可以吃,老了以后可以当瓢使,仅此而已。”
“所以,其实很难仅凭对待葫芦的态度,来判定她们有无素养的。”这是我的肺腑之言,这么想也这么说了。
葫芦主人听完,觉得似乎有那么几份道理,点头表示:“也对。”
这让我记起来,以前政治课也可能是哲学课上学过的,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更不能一概而论。
看一个人,不能仅凭外表,也不能仅凭几句话。
倘若能了解到他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习俗,对他的一些费解做法,反而会理解很多。
远一点儿说,中外文化还有差异,也不外乎是这个道理。
在我懂的这些道理以后,总感觉看待世界的眼光变得柔和了,心胸也似乎宽广一些。
能更多得接纳不同观点,容忍不同意见。
故而,林则徐的话是极对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与君共勉。
(本文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