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区块链社会学井英俱乐部
缩小的微粒度:个人信用穿透组织信用

缩小的微粒度:个人信用穿透组织信用

作者: 沛文沛语 | 来源:发表于2018-12-16 09:07 被阅读64次

    之前在简书写过一篇文章《信用破产和运营破产》

    最近学习香帅老师的《北大金融学课》,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微粒社会

    学习完香帅老师的课程,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表达范式,那就是信用的微粒度。过去是以集体为单位进行微粒度的评价。最小的信用主体是个人,到个人似乎就不可分割了。但是其实也不是,一个人也有多种属性。擅长不同的领域,比如姚明在篮球领域是MVP,但是作为一个商人卖红酒,也吃了不少亏。对应的这两个维度的标签和评价也不一样。

    对于一个组织来讲,在聚焦一下,提高一下微粒度,也不是直接一下子到个体这个底层了,而是到了中间一级的部门,事业部。在大公司里面我们知道,不同的事业部拿到的预算,资源等都是不一样的。与此同时,他们的盈利能力,品牌,口碑也都不一样。如果按照微粒度来划分,那就是过去其实没有这么多数据来实现信用的分级评价,把个体信用穿透出来。个体信用其实是被掩盖在组织信用背后的。因此组织越大,贡献也就越平均,无法被精准的衡量和激励。有了更精确的微粒度划分,更一般性的财务支撑基础设施,有了区块链的点对点的区块链作为交易的基础设施。分配可以更高效的来进行。这样可以实现组织品牌和个人品牌的互补。

    之前的社会管理工具只能对组织进行信用评价的原因一个是数据,一个是失信的惩戒只能到组织层面而无法到个体层面。

    我在大公司待过,很多人其实是顶着大公司的光环。其业务水平真的不及格。当然大公司也有很多牛人,但是他们的贡献被平均化了。外界感受到的是一个加权的综合数。组织起到一个缓冲的蓄水池的作用。因为个体的交付预期和稳定性在很多时候是不如组织稳定的。

    没有交易就没有信用,鲁滨孙在荒岛上没有信用积累的基础的。信用是在一个网络中的产物,对基于历史交易记录对未来的交易产生预期评估。

    但是现在的个体有了更多的工具装备加持,能够在很多领域替代掉原来只有组织才能进行的交易活动。交易的对象从组织转变到个体。个体的交易记录越来越丰富,也就会形成以个体为单位的信用评价。

    区块链在这个里面有几个作用,一个人是作为广域的价值支付网络。这个可能涉及到对现有的移动支付的一次再升级。

    第二个国家基础信用信息平台的搭建。提供个人信用评价报告。形成基础信用网络,开展联合惩戒,发展更多信用产品。

    第三,打通原来的数据孤岛,通过区块链进行数据确权,帕累托优化,在不减少任何一家收益的情况下,使得总体收益增加。

    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而区块链则是形成新的大数据格局的基础设施。从科技寡头,走向数据平权。人人都可以从数据获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缩小的微粒度:个人信用穿透组织信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ja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