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朱家雄教授 《餐桌上的文化熏陶》特转载如下:
一家人聚餐共食,意在血缘,意在人情,餐桌上正是对孩子进行文化熏陶的好时间。
如果说,要找一个词简要地说明中国人餐桌上的文化特征,那就是“和合”,这个词能够体现中国人餐桌上的文化内核。“和合”中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连在一起,就是把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相互吸取对方的优长,克服他人的短处,使之成为最佳的组合。例如,阴阳、天人、男女、父子、上下等相互不同,但是可以有机地合为一体,成为“阴阳和合”、“天人合一”、“五教和合”、“五行和合”等。
中国菜,无论是煎炸、爆炒、蒸煮、焖焗还是凉拌,几乎都是将主料和佐料混在一起下锅上桌,而不像西方菜一般,鱼是鱼,肉是肉,盐巴是盐巴,胡椒是胡椒,分得清清楚楚。一些名菜,如“全家福”、“佛跳墙”、“霸王别姬”等,更是多种主料和佐料的和合。
在餐桌上吃饭,让孩子能在每日用餐中得到的是铭刻在心、挥之不去的文化熏陶。
中国人吃饭,喜爱团团围坐,一家大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例如,逢年过节,吃团圆饭是很多人在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特别是每年一次的“年夜饭”,鸡(吉祥如意)、鱼(年年有余)、合菜(金银满堂,合合美美)、芋头(家庭美满、团团圆圆,)、南瓜(多子多孙、福运绵长)、花生(长寿健康)、年糕(年年高)、饺子(更岁交子,团圆福禄)、汤圆(团团圆圆,合家幸福)等都成为了不可缺失的文化符号,被赋予了与农耕文明一致的文化意义。又如,中国人喜爱吃火锅,火锅热,表示“亲热”;火锅圆,表示“团圆”;火锅用汤水处理原料,表示“以柔克刚”;火锅不拒荤腥,不嫌寒素,用料不分南北,调味不拘东西,表示“兼济天下”;火锅荤素杂糅,五味俱全,又体现一种“中和之美”;火锅最为直观地体现“在同一口锅里吃饭”这样一种“共食”意义。
中国人在餐桌上使用的是筷子,体现的也是“和合”,而西方人使用刀叉,体现的则是“分”。两根筷子合为一体,能解决饮食中所有的功能。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人在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这是天地人三才之象,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使用筷子时,一根为主动,另一根为从动,主动为阳,从动为阴,这是两仪之象;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用筷子给客人夹菜,既客气,又和气,既稳重,又文雅。
……
在餐桌上吃饭,让孩子能在每日用餐中得到的是铭刻在心、挥之不去的教育:“阴阳调和”“以和为贵”“群体意识”等,在孩子头脑中嵌入的是“我是中国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