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静贤
01
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感觉
武志红在他的文章中讲了自己的经历:
从小,父母从来不会干涉我的判断,他们非常尊重我的感受。
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只爱吃面而不爱吃菜,尤其是饺子。结果,我父母不强求我吃饺子,尤其是那几年过年的时候,我父母和哥哥姐姐吃饺子,却另外专门给我做了一份面片。
还记得小时候看蚂蚁搬家,不知道怎么就来了兴致,可以蹲在地上连续看三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蚂蚁搬家。父母完全没有管我这种怪事,绝对不会对我说,你怎么这么怪呢,别人家的孩子才不会做你这种傻事;或者说,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去做点正经事!
因为这样的童年经历,我的感觉没有被破坏,所以我做什么事情都有清晰的立场,而这些清晰的立场,都是建立在我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之上。也因此,我自然地不把别人对我的评价当回事。
他总结道:
我想,正是因为我这种性格,我基本上是干一行爱一行,很容易做随便什么事情就上瘾。因为,当自己与某一事物的关系没有受到别人的妨碍时,那种全身心投入做事情的感觉实在太好了,这种专注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奖励。
他感慨道:
本来,这是理所当然的。只要父母不去太多地干涉孩子,那么孩子自然就会成长为非常有感觉的人。但是,现实情况下,有这样的父母成了一份难得的幸运。
我们大部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是一步步地失去了感觉。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只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这应该做什么,实质上也是来源于身边人的评价。
所以他们生活得很辛苦,因为他们常常陷入迷茫。成长路上,不知是该听自己的,还是该听父母的。
也因此,他们很难全身心、心无旁鹜地做好一件事。
人生和机遇,也就在这左右摇摆中一晃而过。
而纵观那些成才的人,都是早早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义无反顾去行动的人。
02
也有很多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失去了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位教育工作者,受意大利教育部门的邀请,前往意大利进行教育交流。
期间,在一所美术学院里,她问院长:“你们是怎样录取艺术类学生的呢?”
院长说:“其实挺简单的,先是文化、语言的基础课程,然后最重要的就是面试。面试的时候,我们会给出一个题目,比如鸽子、阳光……让学生描述会如何用艺术的形式去表达。”
她又问:“是让学生现场创作吗?”
院长说:“不是的,我们只关心他的想法。而且,我也不会看他们之前的作品。”
院长的话,让这位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师深受启发:艺术最重要的是想法,而不是技术,技术可以慢慢学习,没有想法的技术比没有技术更加可怕。
而我们身边的许多孩子,基本上,都是在成长中失去了想法的孩子。
因为,从小学校、家庭要求他们面对的是,无穷无尽的题海和排得满满的兴趣班,不要说去思考、去想象,连休息都已成为奢侈。
而且大部分孩子,从小都被要求听父母话,他们的感受、创造、质疑、探索等权利,也都被剥夺了。
这样长大的孩子,没想法、没创意也就不奇怪了。
而时代的发展,就是对有创意、有想象力的人才,越来越渴求。
其实,不论何时,每个领域都需要有想象力的人。尤其是现在越来越自动化的今天,许多工作,机器人都可以代替。而唯有想象力,机器人是代替不了的。
03
为人父母,只有主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对得起自己手中的作品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生下来,就带着自有的特质和成长频率。
就如蒙脱梭利所说的:每个来到这个世上的生命,都带着自己的使命。
成才,就是帮助孩子成为自己。
而成为自己,需要把感受力还给孩子,更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
现实中,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实践中,常常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过犹不及。
要么对孩子管得太严,一切都包揽、作主,听不到孩子的任何声音;要么放任孩子,尽一切可能地满足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
也有很多父母,对管与不管孩子、怎么管孩子很是头痛:
管,孩子可能会没主见;不管,孩子会成为熊孩子。
其实,对于父母来说,最合适的做法,就是:把握得当。即在管和放之间,把握好尺寸,有的放矢。
因为孩子毕竟是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经历过,对他来说,一切都是尝试。即使身处危险之中、做着危险的事也不知。
我们做父母的,除了抚养孩子长大,还有另外一个重任,那就是:保护好孩子。使他免受不必要的伤害,和避免本应可以避免的误区,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所以我们除了尊重孩子的意愿,还应行使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帮孩子建立相关的规矩,让他成长在规矩的世界。
即在规矩的世界里,给孩子想要的自由。
注意:是在规矩的世界里,而不是父母权威的世界里。
很多父母之所以容易走极端,是因为把规矩和父母的权威混为一谈了。熊孩子和出现诸多心理问题的孩子,都是这种把规矩和父母权威混为一谈的后果。
规矩,就是该管的一定要管;而自由只有在规矩的前提下,才是自由,否则就是放纵。
如孩子玩火,总要管、要制止吧?否则,对孩子来说,就是放纵,就是把他置之于危险处境;对家长来说,就是失职。
国外一个教育专家,对父母放养孩子的教育方式做了长期跟踪,她发现:
小时候被父母放养的孩子,长大后的他们很难适应现实生活。很难和朋友或同事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甚至一些人,长大成人后,还保持孩童时期的饮食习惯。
可见,父母给孩子太多所谓的自由,而对其缺乏应有的管制,那么对他(她)的伤害,丝毫不亚于被父母不尊重、剥夺选择权的孩子。正所谓过犹不及。
因此,要想孩子健康的成长,父母一方面应尊重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另一方面,也应担当起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和引导好孩子。
如培养孩子成为勤奋、自律的人,帮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引导他学会独立思考、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等等。
这些,无不需要父母的用心引导与栽培。
而这一切,都需要父母主动、不断地学习。因为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做父母。
其实,不管你承不承认,甚至认不认同,你的孩子,就是你的作品。
你的教育理念、对待孩子的方式,无不决定着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有什么样的人生。
所以,如何才能不愧对自己的角色与重任?
――父母,唯有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