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对青春的解读
电影是戏剧在荧幕的光影呈现,青春是岁月在生活的色彩映射。
《后来的我们》在这一方面的衔接无疑是做的比较直观亲切的。对十年后的重逢的表述使用的黑白色,而十年前的经历反而用的是彩色,传递出的一个信息就是当方小晓离开林见清之后,顺便也带走了他世界的所有色彩。
撇开象征意义来说,这种手法虽然新颖,但算不上独具匠心,因为有很多经典电影都采用过这种手法。弗朗西斯.福特.利波拉的《教父》里屋子内外的色调处理也许更加成熟和具有象征,王家卫的《春光乍现》开篇的暗色调的处理更加具有历史韵味和悲凉气氛。相比之下,《后来的我们》这种运用显得有点刻意和矫情,但是好就好在这是一部青春片,这种色彩交织,参差错落的视觉感可以很直观带领读者进入情绪氛围,引发共鸣达到净化的效果。让“美学接受”更加浓厚。
而青春也许就是用最贫瘠的生活,去做最奢华的梦,爱最想守护的人。
二 对生活的解剖
大学生、北漂、蚁族这一个个残酷的字眼很深刻地诠释了一个男人的无奈。在一个男人最无能为力的时候,却爱上了想要守护一生的人。在人生的这场戏剧里,出场顺序真的很重要!
林见清大学刚毕业时,怀揣着做游戏创业的梦想,和一帮同样喜欢电脑游戏的同学从电脑城开店做起。但是创业道路曲折艰难,朝夕相伴的哥们一个个都各自远去,奔赴自己的远大前程了。形单影只的林见清的世界里就只剩下了游戏梦想和方小晓。
这个游戏的男主叫伊恩,女主叫凯莉。故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游戏讲述了小男孩伊恩历尽艰辛寻找小女孩凯莉的故事。女主在看到了之后,问男主:如果伊恩找不到凯莉会怎样?男主回答:那么他的世界将永远没有色彩。
可是林见清一个刚刚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虽然他心里也很想给方小晓一个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但他还没有褪去青春的羞涩和孩子般的幼稚单纯。他很爱她,但却不懂得怎么去爱。虽然他也为生活而努力着,可是在方小晓看来这还完全不够。
就这样,又到了一年的春节,他们去参加同学聚会。他用光了自己所有的年终奖,并且借了钱,租了一辆车,带着一车的北京烤鸭。为得就是让混得不堪的自己,能够在同学面前显得光鲜一些,人之常情。可惜即使有女主的巧舌如簧助阵,自己的伪装还是被同学戳破。
自此,林见清的颓靡情绪也延续到了工作中,在接客服电话的过程中,与对方发生了争吵并引发了打架,最后方小晓心疼又愤怒地甩了他一个嘴巴子。自然而然地,他们两个的小日子也从之前的其乐融融,变得冷若冰霜。为了逃避这一切,林见清每天沉迷在游戏的世界里,惶惶度日,此时的他还是一个被命运欺负的孩子,让人心疼又让人唏嘘。
所有的分手都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大张旗鼓的分手如果算是要挟,那么所有不动声色的离开,才是真正的决绝。
一个很平静的晚上,他还在玩这游戏,方小晓静静地离开了。虽然林见清最后追她到了地铁站,但却没有说任何话。地铁门缓缓关上了,他们之间的视线也被慢慢隔断了,地铁甩过一道残影,留给他一阵难以排解的凄凉。
很多人也许会困惑,为什么在地铁站里,明明都见面了,林见清却没有走上地铁去挽回方小晓呢?
我们都同情方小晓离开的选择,可谁真的理解过林见清退却的苦衷呢?
而所有男人的成长,仿佛都需要青春的祭奠和挚爱的献祭。失去之后,才会更加懂得爱。
最后,林见清一个人做出了整部游戏。此时的他心中还残存幻想,他单纯地以为只要他有房子了,变得出息了,方小晓就会回来的。是啊,在爱人的面前所有人都会变成不折不扣的傻瓜,爱让人盲目。
其实,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至此,他们各奔东西,许多年过后的除夕夜,他们再次相遇。他结婚生子,过上了一个普通中产的生活。她认识了一个美籍华人,很快就要和他一起出国定居美国。两个人都过上了没有对方的“幸福”生活。我们总是喜欢假设如果,如果她能够回来,如果一切都可以回到曾经……
可是人生哪有重新来过的机会呢?
现在的他们,已经不再是过去单纯的自己的,那个纯良的自己了。这正印证了电影海报上说的那句话: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
三 对悲剧的解构
后来的暗色调也回到了正常的暖色调,这是一种释怀。是林见清的释怀,是方小晓的释怀,是导演刘若英的释怀。可是观众真的释怀了吗?这仿佛是对青春的无奈妥协,带有明丽色彩的假装,仿佛更加让人心疼了。
叔本华曾经将悲剧分为三种类型:
1.由于故事中的某一个角色极端恶毒而导致的悲惨命运
2.由于无法预测的不可抗拒力,不可知的命运(就像很滥俗的“白血病”剧情)
3.仅仅由于角色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自然演变的结果。
《后来的我们》就属于第三种悲剧,这是最深刻的悲剧,因为影片里你看不到任何一个扁平人物,脸谱化的坏人。所有角色的行为都合情合理,但却一步一步走向了深渊,社会关系的网络共同交织出了这一出悲剧。
如果这算悲剧那为什么要将其解构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情节的喜剧结尾处理。
故事好像是一个很热血的故事:林见清化身为屠龙勇士,在生活的斗兽场里厮杀,当他颓靡的时候,他的公主离开了他,从此奋发图强,知耻而后勇,最后成功了。然后最后发现自己已经不是当初的自己了,感慨一下时光已逝,观众也深有体会地象征性地流几滴眼泪。
可是有谁曾想过,要是他没有成功呢?!
男人是要有现在才能有未来的,女人是要先有未来才能有现在的。所有在一段关系中,好像女人总是处于成熟理性的那一方。
但男性仿佛承受着更多的东西,在现实和梦想里交织矛盾,在感情和生活的挣扎残喘,在从男孩变成男人的痛苦蜕变。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断杀死自己的过程,当你走得足够远的时候,回首看去,遍地都是自残的狰狞血迹。
这也是一个学会怎么去爱的过程,可是最为讽刺的就是“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你却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一切因你而起,拜你所赐,却庸人自扰,各自安好。
如果说,当初弄丢了对方,再也找不回的时候,不妨就把爱情埋葬在曾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