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入殓师》,讲的是在东京做大提琴演奏员的小林大悟,因为乐团解散失业,为生活所迫,与妻子回到了老家生活,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一位入殓师,从最初的排斥到由衷的热爱上这个职业的故事。
曾经有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这个电影中我最初联想到的是,由于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北上广深那些大厂或其他高薪行业被裁员的高收入精英人才,还有那些送外卖的本科生研究生们。男主人公小林大悟曾是乡亲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从小拉大提琴在东京供职,在老家曾备受人尊重。从事入殓师工作之后,虽然被部分人所歧视。但小林并没有为此妄自菲薄,工作其实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先解决生活温饱问题,这是第一位的,我觉得这种实事求是的心态很值得我们有些眼高手低的年轻人学习。
其实电影可能最想表达的是对死亡的认识吧,我们害怕死亡,恐惧与死者接触,对入殓师更是充满忌讳与歧视。其实有生就有死,犹如从这道门进来,从那道门出去。接生新生儿,我们欢欣雀跃。送别死者,焉知不是开启了另外的一扇门呢?我们恐惧,是不是只是你因为对未知事物的无知呢?
从这个电影中还可以看到亲人之间的和解,小林因为从小被父亲抛弃,怨恨之情一直无法释怀,直到真正面临父亲的死亡,看到父亲手中紧握的自己小时候送给父亲的那块小石头时,抑制不住的泪水,终于融化掉了心中的那座冰山。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是完美之人,我们能原谅别人的错误,却往往不能原谅父母。
还有整部电影贯穿始终的大提琴演奏音乐,男主人公给逝者入殓时的谦恭、尊重、细致温暖与拉大提琴时的沉醉飞扬交相辉映,也显示了主人公自己心灵的成长。
从这部电影中可以读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可能好的电影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触动自己的那一部分吧!
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