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蓬莱住下时,已经是下午五点了。
问了店家,说是步行二十分钟就可以见到海了。
现在去蓬莱阁已经晚了,只有明天上午再去了,但我们现在可以去看海。
街上明显有些凉,是海风。
海边的建筑都不高,海鲜类食宿店铺居多,慢慢散步过去,北东再北,就到了。

已经有好多人在那里了,有个八仙过海的大型雕塑,游客忙着拍照留念。
下去就看见海了。
沙滩全是细细的沙子,却是没有贝壳的。想来这些来的旅游开发,让小贝壳也消声匿迹了。
海水卷着浪花一波一波温柔的拍打着沙滩。忍不住脱了鞋袜效仿那些小孩子试下海水,傍晚的海水凉凉的,凉的让人惊呼。
远处有帆船在海里行驶。那我们也试下吧。
上船时经过长长的护栏,走路会晃,登船时穿上救生衣,感觉就来了。

帆船可以坐十几个人,在平静的大海上稳稳的前行。有人购买了食物投喂海鸥,一只只的飞近了帆船,再盘旋而去,远处的山上就是蓬莱阁,还有避风亭,灯塔,苏公祠,船长解说灯塔是黄渤海的分界线,还建议我们发定位给朋友亲人。
大海是广阔的,视野是茫茫无际的,迎着海风西望,夕阳在海面投射出长长的波光粼粼,还有间或掠过觅食的海鸥,此时没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觉,只觉着海上风光无限,忘记一切烦恼忧愁,海风很凉,海鸥没有叫,我们的心情很好。
第二日上午天晴,我们去了蓬莱阁景区。

这里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在戚继光纪念馆。
沿路先看到的就是校场,两辆辎重车在校场边上,巨大的车轮,这得多少士兵才推的动?古代打仗的军需运输工具就是这个吗。让人感叹良久。
校场南侧一面照壁上刻着戚继光的名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纪念馆是三重的院子,木门槛到小腿了,人家都封侯,任少保了,自然是高规格的。
令人震撼的是戚家军的辉煌战绩。

很多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戚家军,
让倭寇闻风丧胆。
平海卫大捷中,戚家军共斩倭寇2451人,阵亡16人,解救百姓3000余人。
仙游大捷中,戚家军共斩倭寇2000余人,焚溺毒死不计其数,阵亡24人,解救百姓6000余人及仙游全城。
经此一战,困扰明庭200多年的倭寇海域之患得以解除,戚继光名垂青史。
仙游大捷专门用身临其境的动画循环解说,吸引了一波波的游人。
服了。戚继光,我的神。
前面是戚家军战舰缩小版展示。我注意看了下最大的一号舰,好像是叫福字舰吧,是不是戚继光的指挥船。

看到了胡宗宪,谭纶,俞大猷,汪道昆的画像,他们在抗倭战争中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明朝那些事儿》里面说的很清楚,能做大事的人也一定是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的。所以,他们成功了。
牌坊上和门头上是"勋垂东南","气吞山河","彪炳千秋",戚继光绝对当得此誉。
建议国人多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年轻人。
展览馆外散落着单株红色的杜鹃花,在阳光下微笑着。
往前走,上山,到了尽头就是蓬莱阁了,其实也就是八仙过海的大型壁画,外面的铁质香炉倒是有许多年头,还有两个是炼丹炉么。

蓬莱阁还有妈祖娘娘的神庙,福建沿海信妈祖的很多,据说妈祖娘娘会保佑出海的人。
蓬莱仙山上有佛,有道,有妈祖。
各路神仙平安相处,共同守护这海域这仙山。
没有去炮楼,太远了,只远远看了下。
海边的城墙很高,站在垛口往海边看,真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路上我们讨论着文人武将的不同。
文人可以留芳百世,但武将可以守护至少一方百姓,没有文人或许也可以生活,但没了保家卫国的军人肯定不行。
但无论文臣武将,一定是为国家,为人民的人才会留芳百世。
其实戚继光不仅仅是武将,他是文武兼备的人才,"君子小人说"就是他提出来的。

所以戚继光纪念馆才这么大吧。
已经没力气去别的神殿参观了,但不后悔奔波近千里来此一游。
悠悠岁月,年复一年,大海总是安抚着沙滩,就让这片海留在我的记忆中吧,虽然五一期间人很多,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