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学会运用教材
学会运用教材分为四个层面 :
第一个层面:教材可以用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说话教学,也可以用于知识教学,复习训练,思维训练 。
第二个层面:我们可以实用教材,活用教材,巧用教材去用教材。美用教材,联用教材,也可以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课文片段的角度,课内外结合的角度,某个专题探究等不同角度去运用教材 。
第三个层面:语文教材在训练以提升,语文教师钻研把握运用教材能力与素养方面有十个角度 。
第四个层面 :教师利用课文设计形态多样又富有训练力度的学生课堂实践活动 。
语文教师学会了多角度运用教材,我们就能真正从问课文,教课文的传统习惯中走出来,运用课文变教为学。变就课文教课文为学生的实践活动,从本质上发挥教材的训练作用 。
9.教材处理的技巧
余映潮老师说:经过教材处理,技能训练的语文教师,对高效的阅读教学能有更理性的思考 。
教材处理着力点是尽可能的实用教材,尽可能的活用教材,尽可能的巧用教材 。需要老师科学地,艺术地、机智地组织训练内容,利用课文增加学生积累,落实语言学用训练学生的技能 。
整体利用,反复品析;文意把握,片段精读; 语言训练,一课几学。
整体利用,反复品析是说课文在每一次的阅读品析中都以全文的面貌出现 ,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由浅入深地多次组织阅读品析活动 。这种教材处理方式最适合于精致的短篇课文 。例如《乡村四月 》,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余老师三次整体利用课文,组织了三次角度不同的品读活动 。通过设计课文读背(读出诗句的节奏,读出课文的层次,读出“又”字的情味, 读出画面的美感, 背诵全文 )趣味填写(山原青青,( );子规声声,( );乡村四月,( );忙完养蚕,( )。尝试赏析(有( )有( )这三个学生集体性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读背古诗,理解诗意,品析内容 ,从而学用语言,理解知识,训练技能 。
文意把握,片段精读 是教师引导学生先把握文意,这是着眼于面儿的教学;然后选取课文中一两处或两三处需要着重用力深入品读的部分进行精段品读,这是突现点的教学。 这种教材处理手法非常适用于长篇课文的教材处理 。如《海上日出 》一文,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反复朗读,文意把握 。朗读课文中,穿插字词的认读,理解“常常”这个词 。活动二:片段细读,反复品析 。直接切入课文的第三段 ,设计了四个活动 。朗读给画面命名,训练概括能力 ;朗读分析其描述的顺序,训练分析能力 ;朗读体味字词的表现力,训练品析能力 ;朗读背诵这个段落 ,训练背诵能力 。活动三:学法实践,美段自读。运用这种方法 ,自学课文第五自然段 ,进行实践品读课文美段,通过自我训练 ,利用课文,练习技能、积累语言。这种教材处理方式的教学过程就是整体理解,选点切入,细读美段,照应全篇 。
语言训练,一课几学是充分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语言学用的教学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提炼教学资源,特别是语言训练资源的提炼。然后组织一学、二学、三学、四学的教学过程。 如《新型玻璃》 一文的教学设计,一学实践一种提取信息的方法,通过摘取组合关键句对学生进行概说文艺的训练;二学知道一种重要的说明方法--分类别,并让学生练习这种方法 ;三学品析一种有趣的开头方法--假设情境 ,并例举同样手法的开头对照品读 ;四学一介绍事物的方法 ,在对比中发现总结规律 ,并用这种方法写一些课文中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简介文字 ;五学一种生动表述的句式 ,摘抄积累并进行写句练习 。这五学的共同点都是通过集体活动,进行语言学用 。
已读《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 》--板块儿式思路
板块式思路是指以教学板块儿来整合学习内容,形成教学流程,体现训练要点的思路 。板块式思路是指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的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活动的思路 。这种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板块式教学内容与活动方式的共同裁体 。
板块式教学思路有九个特点 :1.简洁、实用、好用,教学过程清晰有序 。2.课堂教学明晰的表现出一块儿一块儿来落实教学态势 。块与块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依托,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3.由于每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个角度,某一个侧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板块都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微型课,它又要求教师精心的研读教材,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教学的内容板块。 4.因为板块二字的出现,教师需要考虑板块儿的切分与连缀,考虑板块之间的过渡与照应,考虑板块组合的科学性、艺术性,这样就改变了常规的备课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 。5.板块儿实际上是明确的归属于学生活动的。这就在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方面迈开了自然扎实的一步 。6.教学过程中,因为板块的清晰存在,教师容易把握教学时间,协调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动静分明 ,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都能鲜明的呈现出来 。7.板块儿的形态非常丰富,可以充分表现教师的教学技,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8.以鲜明的逻辑步骤,形成清晰的教学层次,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知识到能力向前推进,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9.每个板块中都整合了一定范围的教学内容,对此每个板块的教学教师都需要运用适合于这个板块的教学方法。于是零碎的提问大大减少,单调的串讲也大大减少 。
板块式思路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教学结构清晰,表现出来的内部特征是教学内容优化,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是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充分,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 。
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并不能随口回答,需要研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完成这个特定的学习任务之后才有可能交流。像这样的课中提问就叫做主问题 。我们可以感受到所谓主问题,就是课文教学内容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整体参与的角度,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问题。主问题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学生课堂阅读实践活动的设计。
能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问题、话题、任务或活动就是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 。或者说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 ,能吸引学生进入有一定思维深度的研习品析。
出问题的探究与实践有几方面的意义 。
1.主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课堂提问的训练性研究 。也就是告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深入思考和讨论探究 。
2.主问题是经过教师概括的提炼的主问题,教学现象,对教师把握教材水平和课堂对话的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3.主问题的广泛应用将大幅度的提高,语文教师深入细致的钻研教材,研读课文的水平 。
4.主问题的设计与运用有利于课堂上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主问题的提出是教师的预设而形成课堂活动,是学生的生成 。4.主问题往往呈话题的形式,能够覆盖众多的细碎问题。 5.板块是思路与主问题设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主问题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开展比较长时间的朗读活动、思考活动、交流活动,写作活动。用几个主问题组织起几次教学活动,一般来说就是几个教学板块 。
主问题的设计就是对学生的阅读品析能力 、欣赏能力进行训练的活动设计。主问题设计研究能够综合的提升语文教师的教材研读能力,教材处理能力。研究与实践的过程充满美趣、奇趣、理趣。
设计形式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
要提高课堂效率 ,需要组织课堂实践活动 。从以下八个角度进行组织 :认字识词活动;课文概说活动;朗读体味活动;诗文背诵活动;美段细读活动;品词论句活动;读中学写活动;思维训练活动。
认字识词活动有两个要求,第一,字词落实的教学需要放到课堂这个特定的教学场景中。第二,字词教学需要从讲究落实的角度进行创新,从而达到有趣、有用、有方法变化的教学境界。
课文概说活动主要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并使学生对文意有多角度的了解 。可以概述课文内容,概述故事情节,概述人物形象,概述事物特点 …
朗读体味活动要在角度上下功夫 ,一读,读清楚句子的节奏;二读,显现出故事的层次;三读,表达出情感的抑扬;四读处理好末句的读法 。朗读训练反复利用课文,反复把学生引入课文之中,以读代析,读中品情 。
诗文背诵活动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多设计一些背读活动 ,一些提高教学效率的机会 。
美段细读活动 ,可以是单个段落;可以是段的群落及课文的一部分;可以是分散在课文中某几处内容或某几个段落 。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概括能力、品析能力、欣赏能力、仿写能力等 。一举多得,综合训练 。
品词论句活动 ,词语品析句子欣赏 。是指导学生理解品析、品味、欣赏,运用词句的阅读教学过程, 论据能力是高层次的品读能力 。
读中学写活动, 读中学写,读中练写,仿写扩写,缩写补写,课文概说,写微型短文,写精短论文,这些动笔活动都称为读中学写 。
已读《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 》--深化对语言学用教学的研究
可从三方面进行:
一对课文的研究与利用
语言学用教学的精华,内容有雅词佳句、精段美文、综合性的精美的语言表达模式 。为此,教师要善于从语言的角度对每一篇课文进行分析,提炼课文的句式段式片式。分析课文中语言组合的特点,分析课文语言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中传情达意的技巧 。
二对教材中其他可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包括语文园地、文言古诗、成语故事、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四字短语、要求背诵的内容,这些都是语言学用的宝贝 。
三、语言学用训练活动的创新设计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学用训练形式很多 有字词认读,美词美句摘抄,文句美段文章背诵,字词替换训练,用词说话或写话,词语接龙,句式学用,段式仿写,概写文章或文段大意,写课文简介或人物简介,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评价故事内容或人物形象,替换文章的标题或段落,古诗、古文的译写或描述,变诗为文,文句集美,课中微文写作,复述课文,创编并讲述故事的缩写、扩写、改写 、续写 、给课文增补故事或事例,写课文品析微文等。
已读《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16讲创新记叙文的课堂阅读教学
所学知识 :记叙文包含的教学任务有认字识词,语言学用朗读训练,品析训练,表达技能训练,知识积累,学生气质养成 。
记叙文主要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 。具体的说,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段 叙述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儿,景物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一类的文章 。
记叙文创新三种方法 :
一、变提问课文为利用课文
先提炼出记叙文中的精要资源 ,以语言学用技能训练,这是学习为目的组织课堂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又有了深刻的理解 。
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之一 ,只要我们改变教学思维,就能提升教学质量 。
二、变轻慢语言为着力学用
要提高 教学效率的方法之二就是大幅度增加学生语言学用活动 。语言学用有时种重要形式 :
1.提炼精致的分类推进的认字识词教学 ;
2.美诗美文或课文片段的课中读背 ;
3.课文中的句式学用或段式学用 ;
4.课堂上的微文写作,或将课文中的重要语句集中起来,形成新的文章或段落的课中集美活动 ;
5.变读为写的课文作文课
6.学生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复述与评价
7.文言诗文学中的词义辨析
8.在随文教学中穿插引入课外的丰富语汇
9.精短课文的语言手法的学用
10.全新的语言学用课型
三、变线式思路为板块思路
板块儿思路的本质特点在
第一,它建立在对课文教学资源的提炼上
第二,每一块儿都有一个指向明确的训练目标
第三,每一块儿的教学都是学生集体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
第四,每一块儿都追求学生活动形式的变化
板块儿思路的核心理念是让课堂中的每个教学板块儿都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 。
在创新的记叙文阅读教学中 提高变碎问碎答为活动设计 ,变泛泛而问为精读训练, 变只读不写为读写结合,变小组展示为集体训练 ,变热热闹闹,为有动有静。
已读《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17讲创新记叙文的课堂阅读教学
已读《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 》小说阅读教学要有审美的味道
语文教学需要细读课文、美读课文、深读课文、趣读课 文。小学中生动的人物形象,精彩的细节描写,准确的语言运用和高超的表现手法 都需要 我们讲授。此小说教学教学理念的站位要高 ,要表现出训练之中的审美情趣 。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美读课文要从小说的角度读懂课文。
第二:在美读课本的基础上,教师要从课堂实践活动的角度提取课文中的教学资源 。
第三:在教师的审美阅读与教学资源的提炼的基础上,教学设计与课堂活动的开展还要从审美的角度出发 。
1.教学陌生作家的名作、名家的经典作品或著名长篇小说的节选 需要在开讲时进行背景资料的铺垫 。
2.小说阅读教学的重要视点,或者说训练的着力点, 主要有内容概析、情节分析、细节品析、人物评析、语言赏析、手法练习六个方面的析。
3.课堂教学中审美氛围的营造需要突出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凸显出活动设计的美感 二是凸显出教师语言表达的美感 。
4.小说作品的课堂阅读教学比较好的教材处理策略是在整体把握文艺的基础上选点 。选点品读就是精读,美读,深读。
5.小说作品的教学,向任何作品的阅读教学一样都需要非常重视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 。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同一时间段中接受训练 ,应该是高效教学设计的一种理念 。
已读《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
21.下大力气研究文学作品的教学
童话、寓言、神话、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对象 。
一、要知道新课标关于文学作品教学评价的标准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第一学段要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 第三、四学段可以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的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
二、梳理明确文学作品教学的基本任务 (十个)
1.知道学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 。
2.指导学生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神话、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
3.在文学作品的朗读训练中感受、品味、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 ,从而提高修养、涵养心灵、培养气质,养成高雅的艺术趣味。
4.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感受美的语言、品味美的语言、积累美的语言、学用美的语言,通过阅读欣赏训练,提升能力,陶冶性情 。
5.训练指导学生感受形象,品味手法,体会艺术表现力,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
6.进行语感训练,进行审美教育,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 。
7.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精细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课文 ,落实对学生的朗读、概括、划分、品析、欣赏、阐释评价等基本阅读能力的训练。
8.指导学生积累数量众多文学常识;读背积累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或片段;积累一定数量的文学术语。
9.学习欣赏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
10.在7~9年级,可以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
三、训练与提高语文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这需要教师学习文学作品的专业知识,有深度的 对课文进行品析 。
四、设计文学作品,富有美感的课堂实践活动
文学作品要落实阅读教学的基本训练任务,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
美在朗读吟诵 ,美在培养语感 ,美在习得术语 ,美在品词论句 ,美在感受形象,美在欣赏手法,美在趣味写作 ,美在积累知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