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孩跨越到成年人的阶层,很多人是慢慢长大的,从开始接触工作、考虑人际、考虑婚姻,慢慢踏入成年人的行列,而我却觉得自己是在突然之间跳入了成年人的行列。
自毕业起,因为身体原因,我的人生出现了两年的间隔年。
那时的我,如本书的作者所说,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会有多差,更没有想过毕业之后的两年里都没有工作,想象着毕业之后就可以开始追逐自己理想中的生活,虽然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有着十足的信心。
也许命运给了我两年的缓冲期,让我在工作之前做好沉淀。我不知道我工作之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但我不想落后于人,为了能够紧跟时代的脚步,我每天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很充实,但始终没有一件事能让我保持百分之百的专注与全力以赴,也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感。
我想这是因为在做完这件事之后,自己并不能获得及时的反馈,所以我选择了加入荷花读书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与进步。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我们的每个时间点都被贴上了"应该式"标签,毕业就"应该"工作了,二十几岁就"应该"结婚、生小孩,三十岁就"应该"有自己安稳的家庭了……而这些"应该"就真的是我们必须所要完成的吗?
如果我们把自己放入这样的"应该式"人生模板中,又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呢?如果你很顺利的按时进入了这个模板,那么你可能是幸运的,你不会觉得失落但我想也不会感到有很大的成就感。
但如果你没有按时达到这个"应该"达到的阶段呢,你必然会感到失落、痛苦,面对外界压力时更是觉得压力重重,便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差人一等。
这两种结果好像都不是太完美,因为我们的幸福感终究取决于我们的认知与思维方式。
在我看来,也许,这些阶段式"应该"可以成为我们的阶段目标,但绝不能成为我们自身的禁锢。
不可避免的,我也曾经陷入过这样的应该式思维。看到周围的同龄人达到了某个比自己高的阶段,亦或是前进的脚步比自己快,便开始心慌、焦虑,总觉得这个年纪的自己应该做到怎样,将各方面情况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和自己做对比,将别人的"人生模板"代入自己的规划,那必然是不匹配的。
而当自己没有在特定的时间达到那个高度时,便开始慌乱或者"饥不择食",最后的结果便是让自己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让自己不快乐,还谈何自己的人生精彩。
如一位演讲者所说:"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节奏",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特的存在,都有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那么自然可以有不同的人生轨迹和自己的时间线,也许比别人快,也许比别人慢,我们都应该接纳自己,无需与别人做比较而给自己带来烦恼。
没有应该成为什么人,没有应该做什么、成为什么的时间,我们的人生不是一道数学题,可以套入固定的公式去计算。只要我们还在持续的行动,那么就还不是终点。
所以,现在我不再感到恐慌和害怕,我愿意接受每一个自己,不那么完美的自己、黑暗中的自己、不那么优秀的自己,因为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成为那个令自己满意的自己,我的人生轨迹会有它闪闪发光的那一天。别用任何人的标准来扰乱自己的时间,如此,我们会感到幸福很多。
也许是因为对于未来有太多未知,所以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美好的渴望,关于工作,关于恋爱,关于.......经过两年的沉淀,我不再那么着急,我的人生暂停了两年又怎样?就像书中的一句话一样“'现在'永远都是开始最好的时间”。
序言中有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每天有事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确实需要这样的警醒。
“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而我现在拥有最多的就是最宝贵的资源,所以怕什么呢?保持耐心,与时间做朋友,只要我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将它置于值得的位置,我相信它会在未来给我最好的回馈。
《认知觉醒》成长类书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