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的专有名词知之甚少,但有些对我们人生的意义却甚为重要。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去打破自己的知识盲区。
比如说今天要讲的“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不断给关在笼子里的狗以难受的电击,并让狗无法逃避电击,多次实验后,即使把笼门打开,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原本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大概就是抑郁症的根源,这种思维逻辑便是一种绝对化思维,是对伤害的抽象化。虽然习得性无助很好理解,但是联系到绝对化死亡还是有些艰涩的,尤其是像我这般并不太懂心理学的人。
塞利格曼提出绝对化思维是从永久化、普遍化、人格化三个方面对挫折做了绝对会加工的。绝对化思维让生活成为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我们放弃自我探索。当我们习惯于用评价性语言而不是描述性语言时,我们其实就是在回避近的思维方式,在继续走僵固型思维。
当我们认识到习得性无助,那么我们离摆脱习得性无助已经进了一步,然后我们要思考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问题,关注现在能做的事情而不是关注事情的结果,这样我们才能利用近的思维,走出焦虑,逐渐走出习得性无助的困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