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木子读吧陪你的第1223天」
做价值投资,前提是要学会定性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好把握,是从财报中获取一些重要财务指标,这很好评估企业;而对于定性分析,很多伙伴把握不好,这也正常,因为定性分析本身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今天木子就跟大家聊聊,把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分析一家公司的基本框架,对加练习,一定会有所进步的。
首先,从轻资产企业与重资产企业来分析
区分轻资产与重资产的意义。你如果是一个企业管理者,就有可能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或与同行的交流中,听到过这样的议论或评价:这是一个轻资产企业,那是一个重资产企业。
在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你是否明白,企业轻重资产怎么区别呢?有人把重资产理解为有形资产,把轻资产理解为无形化的资产。当人们说一个企业是重资产企业的时候,传统上指的就是固定资产占经营资产总额比重比较高的企业。
比如,一个企业的主要经营资产,像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存货、合同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的往往被称为重资产类企业,而固定资产占比较低的则被称为轻资产类企业。在“李财之道”投资体系里,把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占总资产大于40%的判定为重资产;反之就是轻资产。
区分重资产与轻资产是非常有意义的,重资产类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和成长性的主要动力来自企业固定资产的整体利用效率,以及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结构的调整。在企业营业收入达不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企业会由于固定资产折旧很难获得利润。
当然,在企业达到盈亏平衡以上的营业收入以后,企业核心利润的增长速度可能会快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那对于轻资产类企业来说,营业收入规模和成长性的主要动力来自企业流动性经营资产的有效组织,通过强化流动资产的周转来提升整体经营资产利用效率。
轻资产类企业由于固化费用的压力不大,所以实现利润所需要的营业收入并不需要很高。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引领企业大变革,一些企业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项目在非流动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资本市场里发生的大量并购,使得收购方合并报表由于并购出现了大量商誉,以及无形资产的评估增值。
商誉和资产评估增值导致的合并资产增加仅是纸面上的数字,不会对被收购企业有任何营业收入或盈利能力的直接贡献。但这些增长的数据会引起不同项目资产之间的失衡,失衡的经营资产整体效率是低的。而且,这些因并购导致的数据虽然是纸面数据,但确实是收购方付出的代价,并直接导致收购方合并经营资产加重,且需要在日后的经营中靠业绩来补偿。
考察企业资产轻重的主要着眼点在于非流动资产中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使用权资产、无形资产、商誉以及开发支出等。如果企业的资产推动营业收入能力不强,资产再轻也是重的;如果企业的资产推动营业收入能力很强,资产再重也是轻的。
其次,从“两头吃”的能力上分析
“两头吃”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指的是企业利用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上下游企业所提供的商业信用,也就是占用上下游企业资金的状况。这里的“两头”,一头是上游,即企业的供应商;一头是下游,即企业的经销商或者产品购买者。
企业与上游和下游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商品或者服务的购买和销售关系,对于上游是购买,对于下游是销售。
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对于上游,企业要尽最大的可能利用上游所提供的商业信用来节约自己的资金,尽可能降低预付款项,增加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对于下游,企业也一样希望能够利用下游所提供的商业信用来节约自己的资金,尽可能收取预收款项,减少赊销。如果企业能够在与上下游的关系管理中居于主动地位,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就会比较充分。
最后,“四高”型企业分析
人有“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出现这“四高”的人,在健康上就要注意了,因为这“四高”容易导致身体加速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同样,很多上市公司也有值得关注的“四高”问题,具体是哪四高呢?
“四高”型企业的典型特征就是企业存在的货币资金存量高、各类贷款高、利息费用高以及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量高的财务现象。
第一“高”是关于企业货币资金存量过高的问题。一般来说,企业货币资金的恰当存量,应该是保持企业货币资金周转不中断条件下的最低存量。请注意,是最低存量。当然,在实践中,企业一般会在最低存量基础之上再加一部分保险储备,以便有一定能力应付不时之需。
从资产的增值性角度来说,货币资金状态下的资产增值性是最低的。资产只有不断改变形态并实现增值,企业才可能为股东回报利润,企业才可能持续发展。过低的货币资金存量有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影响日常的经营与周转;而过高的货币资金虽然能够保证企业货币资金顺畅周转,但其增值性会较差。
所以,如果货币资金长期过大,就会导致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下降。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对现金收支的有效监控,运用数字智能化技术和管理手段,企业日常货币资金的存量控制是可以实现最大限度降低的。
第二“高”是关于企业各类贷款高和第三“高”是利息费用高的问题。这里木子就把“两高”一起说了。企业各类贷款,既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也包括各类应付债券。一般来说,企业之所以进行各类贷款融资,一是要支持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如购买原材料、燃料等,二是要支持企业的各类投资活动,既包括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也包括对外投资活动。
由于贷款类融资需要支付利息,所以,贷款类融资应该遵循的最重要原则是“非必要不借款”。换句话说,企业应该把各类贷款控制在能够维持企业经营与投资需求的最低水平。
当然,企业可能由于财报数据、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比如企业可能迫于金融机构的压力不得不进行债务融资等原因,进行了一些看似不必要的债务融资。但是,长期过高的、超过一般经营与投资需求的债务融资,就属于过度债务融资范畴了,在财务管理上是要尽力避免。
第四“高”是关于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存量高的问题。从普遍的规律来看,企业过高的债务融资,除了形成没有必要的货币资金存量以及发生过高的利息费用外,还有可能用于增加超过业务需求、增长过快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建设,从而为未来的产能过剩、业绩下滑埋下隐患。
重资产型企业会存在比较高的风险,毕竟那些固定资产每年都要折旧的,如果说企业的利润不好,那再算是折旧,就更加剧了利润迅速下滑,这对企业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专注运动+财富管理:关于19年运动更多的分享,请关注(信):木子读吧,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健一生身,读千卷书,行万里路,2023与你一起见证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