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谈农村小学习作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习作教学

作者: 彭水县郁山镇大坝教学点李大开 | 来源:发表于2019-05-19 18:07 被阅读0次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由此看出,小学生的习作在语文课程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根据多年置身于农村边远山区小学的教学,发现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普遍低下。经过长期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入手,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从而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

       关键词:农村小学;习作;兴趣;教法;联系生活

        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边远山区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普遍低下,习作状况更是令人担忧,其习作的内容十分贫乏,以“胡乱编造”、“照抄他人之作”等现象最为突出,出现了严重的“假”、“空”、“抄”的习作现象,严重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习作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内容具体,感情真实。那么作为一线的教师该如何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呢?根据我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在习作教学中,应结合村小学的学生实际情况,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习作教学中,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是基础

        高尔基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的确,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科学家爱因斯坦针对学生对课程的态度也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那么学生对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当作一件礼物来接受。”这进一步道出了兴趣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占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倘若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不管是阅读学习也好,还是习作练习也罢,在学生的心目中,都不是什么难点,一切都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那么,如何在习作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创设浓厚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放下身段,以学生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体谅、彼此合作、彼此信赖,师生之间才可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愉悦地、轻松地、热情活泼地、兴趣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才有可能变成现实,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的爱上语文,爱上习作。

       其次,针对农村边远山区孩子阅读量极度匮乏,远远低于《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要求——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知识积累贫乏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才不会拿到题目就产生厌倦之情。如果习作的选材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且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加强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达到笔下生辉,言之有物的效果;才会避免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时就大感头痛,无法下笔,失去写作的激情,作文草稿时从而出现了“套、编、背、抄”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除此之外,还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来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如:

       根据儿童爱听故事的特点,习作课时就可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习作欲望,还可以相机鼓励学生大胆编写一些小故事,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在创新中习作,进而对习作结下不解之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习作教学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习作要及时给予小朋友们表扬与鼓励,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对后进生更不能忽视,要用放大镜的眼光去寻找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也不能放过,并及时给予赞扬。从而激发起每一位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习作思想

       出发,来促使学生对习作的内在需求,进行行之有效的习作方法的指导,也就是说在习作教学中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习作教学中,千万不要一拿到题目,就滔滔不绝的讲:什么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大致有审题、确定中心、搜集材料、布局谋篇、语言表达、修改文章等过程;也不要讲如何抓住关键,审清题意,如何抓住文眼,确定中心,如何围绕中心,进行选材,如何理清思路,合理布局,又如何做到文从字顺,有条不紊的写作等等一些习作的大道理。因为这样只能搞得学生像坐飞机一样地在云里与雾里。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切忌教什么就真正的教什么,而是要做到知识的迁移性,结合儿童的天性——爱模仿入手,因为儿童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当然习作也不会例外。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学生的习作能力经常是从阅读教学中悄然开始的,所以说成功的阅读教学就是习作入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让使学生得到方法于课内,然后用方法于课外。正如许多成名作家最初写作也是模仿别人的作品开始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求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人家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式等,并有意识的让学生进行模仿习作,就像初学写字的人临摹字帖一样,最后抛开模仿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三、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拥抱自然,积累习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叶老先生在这里道出了语文即生活,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的真理,进一步指明了习作就是生活的缩影。

       《语文课程标准》也同时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进一步说明了离开了生活实际,习作就没了灵魂与生机。

       对于学生来说,主要包括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三方面,其中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中之重。所以说,对于习作教学,我们教师就可以抓住主题班会活动、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朗诵、唱歌、画画、书法、科技制作、体育、游戏……)等方面的活动入手,在活动中老师有意识地进行点拨以为学生奠定习作的基本素材,等活动结束后,就趁热打铁,马上布置学生进行习作训练,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学生在学校的活动之外,我们老师还要结合农村学生的自身优势——朝夕与青山绿水相处,摘野果、掏鸟蛋、捉小鱼、跋山涉水、为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是他们的家常便饭。所以说,我们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感受生活,用心观察生活,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从而让他们用美丽的眼睛去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间,把丰富多彩的事物记下来。让学生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使身边这些小事成为习作的“素材仓库”,长此以往,在习作时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总之一句话,作为边远山区的一线教师,我们要加倍努力,不断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寻找一条通向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教学的阳光大道,那么我们的学生的习作就会新颖有趣,鲜活生动,形神兼备!

相关文章

  • 浅谈农村小学习作教学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由此看出,小学生的习作在语文课程中占着重...

  • 教学日记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培训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 教学日记56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培训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 浅谈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之我见

    时光荏苒,飞快流逝。跟着时老师学习的这个暑假,总觉得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经听了时老师的三节课。每节课...

  • 2020-05-09 - 草稿

    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

  • 2018-05-25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联想与想象 ** 甘沟镇杨咀小学 ****桑...

  • 💡【国培记事】13宋运来老师与想象习作教学

    讲座提纲:一、关于想象习作的几个问题二、统编想象习作教材编排特点三、小学想象习作教学建议四、想象习作评价建议 一、...

  •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素养 关键词:阅读素养 农村 小学生 摘要: 小学阶段处于学生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

  • 我的习作教学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习作水平的高低是小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反映。《小学语文课程...

  • 【调查报告】农村小学(微课)教学现状与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农村小学(微课)教学现状与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一、农村小学(微课)教学现状分析 当下的社会已全面进入“微时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农村小学习作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jx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