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并加入到城市建设的队伍中。但是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工想要市民化需要支付很高的成本,远超他们所能承担的范围。大部分的农民工受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只能从事脏、累、苦、险、重、差等行业,并没有与城市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系统实行有效的衔接,所以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城市难以安身,农村又放不下灵魂,因许多农民工只能选择在城市的夹缝中生存,城中村由此产生。在城市政府有关城中村的报告中,最经常出现的是“脏乱差”、“城市血栓”、“城市牛皮癣”等字眼。城中村在建筑安全、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各种问题和隐患,它是城乡差距、市民与农民、本地人与外地人差距的集中反映,如果不改造,很可能演变成西方的“贫民窟”,严重影响城市建设管理和社会稳定。
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它是现代化是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城中村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首先,新型城镇化为解决城中村问题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城乡统筹,要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及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城乡一体、工农互惠的发展局面。从这一层面来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城中村的改造提供了可行条件。其次,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进城民工市民化的必然途径。当前,农村人口市民化率的提高大大滞后于城镇化率的提高, 是我国城镇化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人的无差别发展”。无论是从经济增长还是社会发展的角度考量,只有让人完成城镇化,城镇化才是完整的和真实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城镇建设,不仅是简单地修路盖楼办工厂,而且要更多地吸纳外来人口,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更好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新型城镇化是党在决胜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上的重要部署。它彰显了我党为中华人民谋幸福的信心和决心。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的城市环境建设,不仅仅是城市改头换面的路径,更为城市安全稳定发展提夯实了基础。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身份的转变,是让进城农民有尊严的生活的基础,更是城市包容性发展的体现。也唯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才能实现城市发展中“造景”和“化人”的平衡,让民众更加有幸福感的归属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