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送小孩去上音乐培训班,课程结束后一大群人在等电梯。而我算是比较“懒的”,见人多,索性再看会书再过去乘电梯。当电梯到了之后,家长和小孩们都进去了,我们是最后一个进去的,结果到一楼后,我们又是第一个出来的。
这个事情启发了我的思考,比如挤公交、挤地铁,最后一个上的可能是第一个下的;比如赶飞机、坐轮船、乘高铁排队检票,我们虽然是最后一个检票,但一点也不影响我们有个固定的座位,也一点不会耽搁我们的乘坐时间......
以上的共同规律是,在保证自己不会迟到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最后一个上车。用排队的时间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这其实就是生活中的精益做法。
我在赶高铁和飞机时,基本都是这样干的。检票不去排队,等他们检完了再一路通关,直接入座,很畅快。并且也省出了很多闲暇时间,正好可以品读几篇文章。
生活要懂得错峰出行,省下时间你就能赢得更多
从拥堵的角度讲,我们如果跟着去挤,那就更拥堵,让大家的机会都减少,那是双输的结果。但如果我们有意识避开拥堵,选择错峰出行、生活,那肯定是双赢的结局。
比如早上的上班早高峰、晚上的下班晚高峰,如果我们愿意选择,那你一定可以错峰出行;周末去商场购物,高峰时段没有停车位很头疼,错峰出行你可以选择;电影热播一票难求,你也可以延迟享受,错峰去看;法定假日景点爆满、人山人海,你可以选择周末或者年假出行。
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可以选择。因为选择不同,看长远一生,我们有用时间的长短也将截然不同。
还是拿我自己来讲:
1. 我每天错峰上下班,避开拥堵时段,来回可节省20分钟;
2. 每周去超市购物,避开人多停车难,这里起码可以省掉20分钟;
3. 其他没规律的各种排队,比如赶飞机乘高铁,一次省10分钟,一年20次总归有的。
就这些初略算起来,一年可以省5280+1060+200=6540分钟;
算后面余生40年,可省6540x40=261600分钟,即4360小时;
如果换算成有用天数(16小时/天),有273天。
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仅仅在生活稍微调整,错峰出行而已,就能给我们省下这么多时间,相当于我们比其他人挣了更多时间。真正有这样想法、并这样去做的人,我一点不担心他会把这些省下来的时间用起来,并且也会用得很好。因为从开始有想法,就是精益的理念在起作用,那么精益也一定根置于他的思想和生活中。
拥堵的路段其实还不止于道路、停车场、电影院,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我们的职场、专业、行业,都可以延展精益的思路和理念。
电梯后进先出的启发,带给我很多。
问题思考:
【你最喜欢的错峰出行是什么呢?欢迎底部留言分享,分享的过程就是思考和进步的过程】
如果文章对您有一点点启发,那会让我很愉悦,谢谢分享和点击【在看】!
欢迎关注【精益感知人生】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一起不断探索人生、不断助力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