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从书店的畅销书架看到了这本书——《生活需要仪式感》,吸引我的是封面的一句话:我们对于生活的付出与热爱,值得我们这样庄重地对待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92740/5acf782c9fca971f.png)
01 生活中的仪式感体现在哪里
对于亲人,你有多久没给父母打过电话了?你有多久没夸妈妈煮的饭菜好吃了?你有多久没陪爸爸聊聊天,谈谈你的梦想、事业和未来了?
对于朋友,你有多久没关心过他们最近在干什么,有什么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了?你有多久没跟他们在路边摊吃烤串,喝冰镇啤酒,回顾往事了?
对于恋人,你有多久没送过对方礼物了?你有多久没跟对方说过简单又普通的“早安”和“晚安”了?你又有多久没跟对方说过“我爱你”了?
对于自己,你有多久没做过详细的人生规划了?你有多久没提过年少时的梦想了?你有多久没腾出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心灵回归平静了?
这些是看似无关紧要的事,也是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我们也许太久太久没做过了。对于生活,我们连一些基本的仪式感也丢失了,从而感到迷茫、不安、焦虑、彷徨······
我们要明白:生活中的仪式感,不是矫情,而是一种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人相信自己配得起更好的一切。
02 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唐顿庄园》里有这样一句话:“你厌倦了格调,也就厌倦了生活。”
这个世界,就是你自己的世界,你对世界的态度决定了你会拥有怎样的世界。
你既可以享受最好的一切,也可以坦然面对最坏的一切。你相信自己不会因为几件伤心的事,就一蹶不振。你得意时不会忘形,失意时也不会潦倒。你知道,无论境况如何,生活都必须庄重。
仪式感,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
03 梦想很大,我们不能选择安逸
有梦想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有梦想的人,就是那些当你还在睡懒觉时,他们早早就起床练声、练舞姿、练书法的人;有梦想的人,就是当你还沉浸在手机里时,他们却在读书、画画、写诗的人;有梦想的人,他们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孤独。他们知道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顺利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你在羡慕为什么别人能有今天的成就,为什么别人能轻松自如地过着想要的人生,为什么别人就能圆梦时,想想自己是否在该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仪式感是对生活的期待,提醒我们实现目标、追求梦想,让我们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样子。
04 我对仪式感的批判
我对于仪式感的批判,不在于仪式感这种理念本身,而在于人们的误读或者不合理解读。
我在国外的室友,本科就是外语专业,然而她出国时还是没有拿到合格的语言成绩,需要从语言班开始读起。上课之外的时间从来只是躺在家里玩手机,或者去市区逛街。临近期末时,各种复杂的任务接踵而至,其中包括一次20分钟的演讲,面对只剩几天的deadline,她约了同学第二天去图书馆。早上7:30起床的她不慌不忙,从九点钟开始化妆,中间断断续续玩手机、自拍,一直到11:30时,妆化好了,磨磨蹭蹭出了门。临走时还得意地说:“为了今天去图书馆撸个妆,学习得有仪式感。”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对仪式感的误读。认认真真的化个妆可以保持女孩儿自信的好心情,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许久才去这么一次图书馆,时间紧任务重,还要花费比平时多三倍的时间化妆。几个小时后,我在Instagram和微博上看到了她在图书馆的自拍。我不知道这样的“仪式感”对她有多大的积极作用,然而类似的分不清主次矛盾、本末倒置的行为,绝对不是仪式感本身想传达的理念和效果。
仪式是把本来单调普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但仪式也让我们对所在意的事情,怀有敬畏心理;仪式感不是在社交平台给别人展示的,而是自己本身是否具有不懒散、有规划、踏踏实实、乐观向上的生活观念和生活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92740/2d7465292388a1c0.jpg)
如果你下定了决心要让生活有仪式感,就从规划明天的to do list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