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吴茜。
一个拥有七年教育、五年管理、三年心理咨询、一年创业经验的生活折腾爱好者。
在去年离开了体制,投身于教育创新行业后,今年转型到保险行业,成为明亚经纪公司的一名保险经纪人。 想了解可以阅读:当年那个辞职卖房离开体制的人,如今揭下了「保险经纪人」这张皇榜
朋友们经常觉得我是一个可以同一时间兼顾很多事情,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人。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自己是心理学背景的原因,很重视自己的内在需求,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有一套自我管理的方法论。
因为心智上有内驱力,行动上又有一些原则,所以,我在做决定的时候会多了一些笃定。
为什么现在要启动这个21天效能成长计划?
这要从平时和朋友聊天说起,因为自己有非常强的规划性,所以经常被朋友问到:
如何提升自己的效率?你的思维导图为什么这么快?怎么做个人知识体系管理?怎么用个人数据复盘?日记你是怎么坚持了3年的?怎么做年计划、周计划?每天一大堆事务缠身怎么办?焦虑、拖延怎么办?怎么做时间管理……
这些问题里面,有很多是伪命题,还有很多是把答案当成问题的问题,还有一些是大问题。所以,我经常不知道要怎么回答,因为如果想回答清楚,可能需要很大篇幅的时间。所以我经常说,要不我开个课给大家讲讲吧。大家都会兴致勃勃地说好呀好呀。半玩笑半认真吧。
这件事情其实拖了很久,应该快半年了吧。大家偶尔会问,啥时候开课呀?我总说过段时间呗。其实,我并没有对这件事情太上心,总觉得朋友们玩笑而已,没有当真的。直到上周,有一个朋友居然发了朋友圈,开始宣传我。这回,我才突然意识到,可能真的有小部分朋友认真了,并且真的有在期待我的分享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当下面临的一些问题。
于是,我启动了这个21天效能成长计划。
因为它需要花费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采取了付费的机制让该计划得以维持。每个人599元的21天效能成长计划就是这样被我思考出来了。如果不认可付费机制的朋友,可以等待我的文章,未来我会针对各个问题陆续输出。如果认可,那就继续往下看。
这个成长计划要怎么玩?
行动学习理论认为,人要掌握一门技能,需要有10%的时间学习知识和信息,70%的时间练习和践行,还有20%的时间与人沟通和讨论。这个原则叫做721原则。
「懂了那么多道理,终究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这个人们常用来调侃的句子,不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个原则吗?你用100%的时间来学习「道理」,怎么可能能把「生活」这门技能掌握呢?我一直认为,花10%的时间来获取学习知识,然后用20%的时间多和有价值的朋友对话交流,最后勇敢地去选择,珍视自己生活的每一段经历。最后,生活就被我们过好了。
同样的道理,想要把自己的效能提升,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不是你看了几本书,听了几个大牛的课就能改变的。你需要为自己投入大量的时间在实践上。
所以,这个成长计划我准备这么玩:
用21天的时间,形成一个技能习得的闭环。
10%的时间:四次线下培训(每次3个小时)
20%的时间:21个小技能通关解锁
70%的时间:结合知识点和技能全盘解构重构行为模式
其中,四次线下培训内容大纲:
【道】第一课 / i时代下,我的时间精力金钱如何投资?
【术】第二课 / 四三二一法则,看见我的人生愿景
【器】第三课 / 滴答清单,摆脱「盲忙茫」困境
【器】第四课 / 印象笔记,打造我的第二大脑
也就是在这21天的时间里(可能甚至更长时间),我会给大家完整分享我的整套方法论,然后大家通过练习、讨论、提问的方式在我设计好的小程序里打卡闯关,掌握21个小技能。最后,将这21个小技能结合自己的场景,打造个人内在节奏感,完成个人蜕变。
以上是我对本次计划的粗略想法。
如果你认同,那就继续往下。
什么人可以参与这个计划?
文章一开头我已经说了,这个计划只是茜茜对朋友们的一个承诺的兑现,如果你认可茜茜,并且认可茜茜的劳动付出。那就看看以下具体要求你是否满足:
1 愿意支付599元交换21天的效能成长(免费的东西你不会珍惜我也不会太用心)
2 对自我管理有迫切的需求(内驱力是行动力的源泉)
3 个人执行力强(我们是要改变的,不是来吸取知识自嗨的)
4 人在广州(只有面对面才有温度)
5 女性(隔个性别就像隔个物种,思维相差很大,暂时没有精力满足雄性)
对了,这次计划,我只招募10个人。一来没有信心这么多人对我有兴趣,二来我找不到超过10个人的场地,三来我一个人顾不上这么多人,要做就真的确保自己能做好。
image.gif最后再叨一句。
我要分享的仅仅是一套方法论,真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是我很受用,而且它让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三年来,我在践行这套方法论的时候,也意识到它或许并不适合所有的朋友。我发现,在盖洛普优势量表中,「纪律」值偏高的朋友可能会更适合。大家可以提前做一个自我的评估再决定是否参加。
过去,我的师父常常告诉我,方法并不能最终使人产生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于愿景。所以别怕,这个方法如果不适合你,咱们另寻方法便好。有些时候,你做不好,可能不是因为你不努力而是方法和你不匹配罢了。
讲完了。
如果你依然对我感兴趣,扫码,付费,私信我,备注「简书效能」。
我们群里见~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