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惭愧,我一直没有这个烦恼。
因为没有去每天坚持写,之前也只把写作当成爱好,有灵感有记录才去写。没有刻意的去寻找攒话题和素材,除了被要求写自己又不熟悉的话题以外。
所以在这方面还真没有什么经验,但是听完课也收获很多。至少自己也知道如何去寻找话题,有什么方法。
①要有积累意识
你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在生活中就要让大脑平日里有这个潜意识,这样它才会朝这个方面去发散和联想
②攒素材库
观察生活,写记录,做生活工作反馈也可以。
今天经历了什么,遇到什么有趣的事,和什么人有交谈,工作上有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有什么样的收获和发现。荒废这么久的日记是该写起来了
除去积累素材,复盘真的很有用,人的记忆会被篡改,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的看待自己。
③读书,交流,看电影,音乐,艺术,
其实这些也是很好的灵感来源,如果可以的话,去旅游也行。
至少对我而言,电影和音乐还有书籍,可以给我带来很多感受,也会让我有更多的联想。
像以前看的书是比较散,抒情类,现在更多的是做干货类的读书笔记,而且把学到的这些去实践于生活,总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想法和经历。
比起电子我一直都是更喜欢实体书,这点和老师比较像,一是可以收藏,二是很方便看,也不费眼,三是还可以做笔记,可以翻阅。
④多关注自己领悟定位内的内容
去看看别人写的东西,大佬们都在讨论些什么,权威的杂志刊物也行,有时候通过不同人的观点看法碰撞也会有自己的灵感和想法。
和人交谈是一种很好的输入方式,去看这些顶级资源也是交谈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文字的原因,它可以跨越时空,让你和作者做灵魂思想上的交流。
⑤除此之外也可以去看其他的,各种各样,你感兴趣的关心的都可以。
我觉得当写不下去或者没有话题,已经完全无从下手的时候,不要刻意的去想去找,做点别的事,灵感和想法需要在一个放松的状态,在轻松的情况下思维是比较活跃的。这个时候再去接受外界的信息说不定就能找到你想写的内容。
其次我认为领域和领域之间是有关联的,可能你并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各种情况综合运转的,一件事物背后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
像考驾照证还有出医科类的题,PPT做的不好看不一定是技术问题而是审美,思维导图做的繁琐不够精炼,跟逻辑总结能力有关,懂会计的更容易学理财等等。
所以用轻松状态去看别的东西,你可能就会找到关于你领域里核心的共同点成为独特的视角。
⑥多问自己为什么
北宸老师在里面举过一个例子,写作是关于思考的,说了他是怎么研究行业科技产品,好公司是如何做思考和决策,通过了解,让自己置于当时的环境下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
我觉得这个很好用,就像之前说过的,人都有自己思维的局限性,你只看到自己看的到的东西,就像老师说的,知道自己知道的,那怎么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呢?
其实我自己在这方面是有所体会的。
类似通过和不同的人交流,去了解他们看到的东西,或者通过写日记来客观审视自己,有些人为了职业需求还会去填各种测试做咨询来了解自己等等
这些都是一种脱离个体,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我在学理财的时候也是用这种类似的方法,找到行业的顶尖公司,然后做各种分析判断,用数据去验证,和该领域的其他公司做比较等等。
好像扯得有点远
我想表达的是,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去思考,能帮助我们挖掘到更多的东西,看到更深层次的内容,这样你去写的时候就会有更深的角度,至少是多个视角。
所以,多问几个为什么吧。
而且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都对我们很有帮助和效率。看到本质上的东西,可以解决我们走弯路和阻碍。
PS:当然,如果没有老师分享这部分内容,我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这种思维可以用在写作上,果然还是要多去运用知识阿,让它潜移默化的影响。
⑥写的时候注意读者意识和明确受用群体。
这点算是我的意外收获吧,刚好这阵子因为意识到工作上的困难,然后打算去学习了解沟通说话交流方面的内容。
再加上自己无论是言行举止,改的文章,说的传递的内容可能不是那么有趣和形象,让别人接受度不高,所以这个也是我想提升的方面,刚好这一课也有说到故事性和画面感,得好好学习感受下。
明确受用群体,让我想起第一课老师说的,写作是一种更高效的社交方式。吸引共同爱好的人,这里也算是另一种解释吧。
啰嗦每次都写一千多字的作业,我也是服了自己了,这么话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