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何学生有书不想读?
前几天,我参与学校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遇到两件事:
场景 1
下午第二场监考时,有一位学生走到窗户边,把窗户关起来
我 :不用关死,给它开着点。
学生 :不关起来风太大,不好睡觉。
我 :……
场景 2
哨声响,还有一群学生不仅不进考场️,还在过道大声喧哗
我 :你们几个哪个考场的?哨声都响过了还不进教室?
学生 :(没反应,依旧在那聊天)
我 :我没再说话,立刻走回教室,打开手包,拿出手机,又再次向教室外走去。
其中一学生大声说道:手机,老师拿手机照相了……
瞬间,这几位同学消失得无隐无踪。
![](https://img.haomeiwen.com/i5677737/a6e4ac6af3629026.jpg)
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我却看到这几届学生的走向则是:青出于蓝而弱于蓝。
返回教室发完试卷的我,站在讲台上看着教室里的学生深思着:为什么学生对学习和考试的态度是这样?
我想到了“定位”,学生缺乏“定位”,没有定位,内心就没有明确的目标。
类似于我们,看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都想报,那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写作?为什么要学习演讲?为什么要学习思维导图……缺没有明确且详细的目标定位,
如果没有明确的定位,我们也会迷茫在其中,要不就是出现跟风的情况(人云亦云);要不就是出现什么最后都不想学的情况。
那身为学生的他们呢?他们不仅受所在的环境和家庭及周围因素对他们根深蒂固的影响,到学校之后,学校也没有帮助他们理清和解答为什么要读书的疑惑,便让他们带着疑惑开启学习生涯之旅。
2.让中学生生涯教育协助老师,帮助学生
所以,不是学生不会读书, 也不是老师不会教书,他们缺的是这门课 :中学生生涯教育。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点燃什么呢?我觉得点燃的是学生的兴趣,因为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尤其对于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如果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难去投注更多的努力和时间去坚持,所以兴趣是行为最佳驱动力。
如何点燃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需要让中学生生涯教育走进学校。让老师获得技巧和方法,减轻教学负担,轻松高效教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迷茫学习到有目标有动力的学习。
各年级生涯发展教育实施重点:
比如说七年级☞以自我觉察与探索、生涯觉察与试探(产业初探)、发展生涯兴趣为主。
学生入学开始,便让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收集自己的信息,手绘填写自己的生涯发展记录手册。
用七年级做一个例子:
首先,引导七年级学生探索整理自己的兴趣和成就事件,将整理出来的信息记录在手册中;
其次,根据七年级生涯档案内容填写和记录信息;
如:观察世界职业图百科,做好职业初探;结合生涯金三角、我的特质密码、我的多元智慧检核表、学习计划诊疗站……填写完善自己的信息,更好的探索自我和了解自我,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点燃读书的动力。
最后,带着学生一起制作梦想地图。
让学生不在学习中迷茫,主动学习;让学生更有自信的面对未来;让学生心怀梦想继续前行。
3.用生涯教育进行管理班级,达到以群因材施教
![](https://img.haomeiwen.com/i5677737/e0be90d62db854c9.png)
樊登老师:学校教育让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的每一个短板全部补齐。
刘澜老师在领导力第16讲里说到:学校教育就是不鼓励用人之长。用人之长,发展每个学生的擅长之处,这不是学校老师的任务。学校老师的任务是什么?是让每个学生达到最低要求。
当下,一个老师带着多个班,就像带着百人团队,我们做不到孔子的因材施教,但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涯档案记录和生涯教育的班级管理,来对学生进行以群施教,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首先,根据班级,分析学生特质,进行归类;
其次,从中找出班级学习特点,制定班级学习目标;
然后,制定独特班委任职制,优秀同学分享环节;
最后,打造正念课堂,打造文化荣誉一角。
所以,不是学生不会读书, 也不是老师不会教书,他们缺的是中学生生涯教育这门课。
我期待学生生涯能早日普及,走进小学,走进中学,减少学生对学习和未来的迷茫,让每个学生都独具特色的成长,让每个老师都能轻松了解和管理学生,达到高效课堂教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