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我没有压岁钱?

作者: 酸菜豆花鱼 | 来源:发表于2020-04-07 16:33 被阅读0次

    上小学后,儿子渐渐发现班上好些同学家都很有钱。

    有时候他会神秘地告诉我,某某同学家住的是大豪宅。过了段时间他又告诉我,有同学手机游戏充金币一次花了七八千;还说某同学的爸爸是大老板……

    每年寒假一结束,看到班上同学个个都有压岁钱,有些同学春节甚至收了好几万,他就质问我,为什么全班只有我一个人没有压岁钱!?

    我说,因为压岁钱是不劳而获呀!爸爸妈妈希望你自己想要什么东西,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爱钱可以,但要自己去挣

    儿子喜欢钱,也喜欢存钱,在家里,他有一个外号叫“余爱钱”。

    儿子最爱喝饮料,所以他也存饮料。喝饮料时常常是一小口一小口地省着喝,生怕喝完了就没有了。家里冰箱里他自己存的饮料,经常放了几个月也舍不得喝。

    每次在外吃火锅,他都要求我们送饮料给他。有时候感觉他最近喝饮料次数太多了,我就会婉言拒绝他。我说你可以喝呀,自己花钱买呗,你自己有几千块呢,一瓶饮料才3块钱。

    这时,他就摆出一副“铁公鸡”的样子,死死捂紧自己的钱包。

    他闪着迷人的大眼睛,先向我展示他那一脸谄媚的笑容,然后开始长篇大论地找各种理由,来证明今天他应该有喝饮料的权力,比如今天干了一些家务,比如今天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比如最近都很乖,没有和爸爸妈妈吵架之类的。这一套还是很有效,他常常得手。

    但也有例外的时候,有时我们会坚定地拒绝他。

    但无论如何,他都永远不会花自己的钱去买饮料,实在没谈拢,他宁愿忍住不喝。

    我们的“家庭宪法”里规定,儿子平时没有零花钱,他的每一分钱都要自己挣。但儿子对自己挣来钱拥有绝对支配权,可以买任何自己想买的东西。我们坚决捍卫他的私有财产,也绝对尊重他自己的花钱方式。

    儿子深知,钱是好东西。


    重要的事一定要做好

    儿子挣钱只有两个渠道。一是期末考试,一是洗鞋。

    妈妈平时经常对他说,重要的事一定要做好,这点我也很赞成。所以,每学期我们都会提前几个月和儿子一起,制定语、数、英三门课的期末考试目标。如果期末成绩达标,每科奖励一千以内的现金。

    如果没考好,我们会安慰说没关系,并鼓励他继续努力,但金钱奖励是没有的。

    除了期末考试能挣钱,每年六一儿童节和生日他都可以得到我们送的礼物,大概价值在三四百左右。如果不想要礼物,也可以折合成钱存着,事实上他的确常常选择存钱不要礼物。

    平时我们会要求儿子帮忙做饭、做卫生,这些都是义务劳动。但如果愿意帮爸爸妈妈洗鞋,每洗一双可以挣20块。

    他的钱都自愿存在我这里,因为我答应按照每年5%的低风险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给他结算利息。我曾问过他,要不要买风险更高、收益更大的理财产品,小朋友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没有选择冒险。

    除了金钱奖励,还有一些激励政策是临时制定的。

    儿子不怎么玩游戏,但很爱看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他喜欢李晨、邓超、angelababy,所以我们的临时奖励都是和跑男时间挂钩的。

    比如,有一阵子他的数学作业经常犯错,我们就会和他商量,如果连续三天的数学作业都是全对A+,就奖励半小时跑男。

    这个政策让他开心地看完了好几季跑男。

    钱花得爽,下次才更愿意挣

    从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儿子累计挣了差不多一万块钱。

    儿子前前后后大概花掉了四千多,现在还剩六千。

    其实铁公鸡平时几乎不怎么花钱,他花掉的四千块主要是买了两个大件。三年级买了一个小米Ninebot九号平衡车,花了1999。今年又买了Ninebot的滑板车,加上座椅配件也是1999。

    别看他平时一毛不拔,花起钱来倒是很干脆,说买就买,从看中了想买到付钱下单就一两天。车子到手后我问他,骑着自己买的车感觉怎么样?他很得意地说,感觉非常好!我赶紧表扬他,你的每一分钱,都是你自己努力挣来的!你太棒了!

    让他牢牢记住花钱的感觉,钱花得爽,下次他才更愿意挣。

    给我这么一捧,他就更得意了,每天都很开心地骑着新车出去遛。

    关于考试能不能给金钱奖励其实还蛮有争议的。

    每个家长都有不同的想法,你的办法也许很适合你自己的孩子,但也不一定适合别人。所以这里我也只是聊聊自己的观点,并不一定是就对的。

    有家长说,如果孩子为了得到金钱奖励而去学习,并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我想,学习本身肯定是痛苦的,学习之后带了的好成绩才是快乐的。学习快不快乐和给不给金钱奖励并没有直接联系。

    就像诺贝尔得主不会因为领了诺贝尔奖金,从此就不爱科学了一样。家长不给奖励并不能让孩子学习更快乐,孩子拥有知识的成就感也不会因为金钱奖励就消失了。

    换位思考一下,没有金钱的激励,大人们能体会到工作的快乐吗?既然我们自己都需要金钱的激励,才能体会工作的快乐,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为了金钱的奖励而去体会学习的快乐?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在学习这件事上谈钱呢?

    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造成的。因为中国的儒家道德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几千年儒家文化的洗脑让所有人都觉得“读圣贤书”是很崇高的一件事,大家都羞于说出读书的真实目的,就是功名。

    实际上古人参加科举考试,并不是他们喜欢读四书五经,而是因为除了读书考取功名之外,没有别的改变命运的机会。表面上说金榜题名能光宗耀祖,但实际上看重的还是读书能获得荣华富贵。

    儒家文化是鼓励人们去做圣人,圣人怎么能为了钱读书呢?所以儒家理论说,读书是为了让自己成为圣贤,而不是为了钱。

    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也从不说为了钱而读书。

    当我们说为了孩子的远大前程而读书时,会感觉很崇高;但如果说为了将来挣大钱而读书,就会觉得很羞耻,但其实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有人说,家长强化分数,渲染考试,会让孩子考试压力太大。

    很多家长自己都是矛盾的,一方面告诉孩子未来竞争很残酷,另一方面自己又对孩子过度保护。

    我觉得有压力是好事,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往往压力最大的时候,反而是自己成长最快的阶段。既然这样,我们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如何面对压力不是挺好吗?与其将来走入社会,孩子临时学习处理压力,不如从小就让孩子习惯面对压力。

    还有家长说,不管孩子的成绩如何,只要孩子付出努力了,家长就可以给予奖励,不能只看分数。

    这个说法我就更不赞同了。将来孩子走入职场,老板也是要结果的。在工作中,难道我们的每一次努力都有回报吗?如果回报来得这么简单,世界上就不存在“永不放弃”和“百折不挠”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风雨之后也不一定能见彩虹。所以,我们应该肯定孩子的努力,但只对结果给予奖励。


    好的反馈,养成好的习惯

    孩子好的习惯,是通过父母正确的反馈机制养成的。

    我们常常会给孩子讲很多道理,为什么要努力读书,为什么要自律,我们经常对孩子说,你要向班上的好同学学习,我们还说你要做个懂礼貌的孩子,你要学会宽容,你还要学会感恩….. 但并不是讲了道理,孩子就会朝我们希望的方向去做。

    大人们常说:“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为什么?因为能改变人一生的是我们所做的事,而不是我们懂的道理。

    正确的外部刺激加上及时的反馈,才能让孩子主动改变。

    大人们讲的道理,其实孩子未必不懂,孩子不愿意改,不去行动。缺的是什么?缺的是外部刺激,缺的是给孩子一个做出改变的推力。

    期末考试给钱,就是外部刺激,这是推孩子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正确的反馈。

    大人都会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却常常忘记在孩子做对后给与肯定。

     传统儒家文化还有一点不太好,就是父母永远高高在上,家长总摆着一幅威严的面孔,即使孩子做得好,也很吝啬给表扬。

    其实父母的反馈比讲道理有用得多,父母给什么反馈,孩子就会朝什么方向走,就会养成什么样的习惯。

    要我说,期末考试不仅要给金钱奖励,还要不厌其烦、连绵不绝地给予各种口头表扬,让孩子物质精神双丰收,让他永远记住这“尊贵”的享受。

    期末考试给金钱奖励,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就是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第一,让孩子知道期末考试是重要的事,因为平时的小考没有奖励;第二让孩子明白重要的事情做好了,就能获得超高回报。

    人的一生中总有几件大事,如果做对了,是真的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比如高考、比如进一家好的公司、还有创业、重大投资决策等等。期末考试的金钱奖励就是在给孩子模拟未来人生中的回报机制,重要的事情做好了,就能得到超高回报。

    总结一下,TIPS:

    1、可以金钱奖励,但不能事事给奖励

    2、搞定重要的事情,有超高回报

    3、奖励结果,表扬过程

    4、鼓励孩子存钱,但不白给钱

    5、要舍得给表扬,表扬不要蜻蜓点水,越肉麻越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只有我没有压岁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xn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