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作云在《关于上巳节二三事》中认为,“上巳”的“巳”字即“子”字,“上巳”即“尚子”,上巳的最初意义是为了求子。
上巳日的求子活动中还有一个奇特的风俗——“会男女”,即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嬉戏,并自由择偶或交合。《周礼·地官》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诗经·郑风》就描写了青年男女春游示爱的场景:“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蔄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至春秋时期,这种风俗仍很普遍,《墨子·明鬼》云:“燕之有祖,当齐之有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所属而观也。”
现在,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 已给出区右不少“会男女”的风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等。
此外,在上巳节,还有许多习俗包含着生殖的意味,比如将鸡蛋放在水中观其漂流,称“曲水浮卵”,谁捡到就可以吃掉。蛋在任何一个文化里都是生育的符号。这一习俗,应追溯到东夷诸族以鸟为图腾,传说他们的始妣吞鸟卵而生子。
晋以后,三月三浮蛋乞子的习俗又逐渐变异成了“曲水浮绛枣”的形式,其实也是求子的意思。梁萧子范《家园三日赋》说“浮绛枣于泱泱”;庾肩吾《三日侍兰亭曲水宴》也说“参差绛枣浮”。
上巳求子之俗还从其他方面体现出来。如《三辅黄图》说汉代长安有“百子池”,上巳时人们在此游乐,显然是求子之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