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齐悦梦想大型社群关于死亡的那些毛线
当我们在思考死亡时,我们在思考些什么

当我们在思考死亡时,我们在思考些什么

作者: 那年枫红 | 来源:发表于2018-11-15 17:07 被阅读1次

    1

    10月29日互联网传播着著名主持人李咏在美国去世的消息,1968年出生的李咏,今年才只有50岁啊!

    看到消息时,唏嘘之余,顿觉生命无常。

    我人生中第一次经历死亡,是我9岁时,老太太去世,老太太是妈妈的奶奶,妈妈从小是老太太带大的,感情很深。

    老太太走的时候,已经90几岁了,大人教我“哭老太太”,想每次去看老太太,老太太总是会给我好吃的零食,想到以后再也见不到她了,我越哭越伤心。大人在旁看着,都夸我懂事孝顺。

    第二次经历死亡是20岁在徐州上大学的时,那天下午在宿舍,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爷爷去世了。

    爷爷三年前得了肺癌,查出来的时候,还是肺癌早期,那时,爸爸陪爷爷在上海二军大医院治疗,爷爷的病情缓解了很多,手术之后,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养了大半年,爷爷看上去精神有了很大的起色。

    那时候,奶奶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只是后来,病情还是复发了,爷爷在不舍中离开了我们。

    回想起,心中也是满满的不舍。爷爷一直是我们这个家族绝对的权威,承担着长兄如父的角色,他下面的三个弟弟,基本上是爷爷主导下成家立业的。

    我还记得初一开学的第一天,爷爷正好去镇上办事,骑车载着我去上学。那时候,爷爷六十几岁,身子硬朗,我一直想爷爷不会生病的,也想不到,仅仅隔了几年的时间,爷爷就离开了我们。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蕉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是陶渊明写给自己的挽歌,用第一人称角度描绘了送葬自己的过程。

    当我们在思考死亡时,我们在思考些什么

    就这样,我们送走了爷爷,送走了大伯,送走了二舅,还有奶奶(文/《寄思念,此情可待追忆》,今年送走了外婆(文/《外婆》)。写下这些文字,想来也是告别的一种方式。

    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离开方式,也正如都有自己的活法。 告别的伤情,有一阵时间总在我的心头萦绕,用手中的笔,记录着那份哀思和感恩,也开始思考死亡。

    死亡是人类对未来唯一可以确信无疑的事情。当人们握紧两个小拳头,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界时,似乎想抓住一切,然而,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你却不得不无奈而痛苦地松开双手,放弃你在人世间的一切财富和名声,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走,化作一把残骨灰烬。与此结伴而去的是你的所有快乐痛苦,期盼梦想和爱恨情仇。

    就人类而言,死亡意味着终极的苦难。当我们走进医院,总能看到身患绝症的人们在痛苦、恐惧和绝望中挣扎。在死神面前,他们要么强打精神故作轻松,要么默默无语暗自流泪,要么歇斯底里尊严丧尽。想到曾经的他们是那样的聪明能干、充满活力、踌躇满志,目标远大……这怎不让人心生悲凉,唏嘘生命之渺小、脆弱和无常。真是物伤其类秋鸣也悲啊!

    有人说,向死而生,是最积极的活法。真切地知晓我们是会死的,人心才会知止。

    假如知道余生还有多少时日,我会怎样呢?

    是的,如果能够很幸运地按照常规的生命长度,有准备的老去,在心理上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我们也一直很笃信自己能够以这种方式与这个世界正常告别。这种心理自信带来的情感平衡,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顾虑。

    然而,生命无常,那些突发的离开,那一瞬间带来的心灵震撼,让我敬畏支配生命的神秘力量。有的年纪不大的人,半夜脑梗走了,心肌梗塞走了,车祸走了,公交车坠河走了,旅游事故走了……这种离开没有准备,措手不及而又心生悲凉。

    当我们在思考死亡时,我们在思考些什么

    有一天,我们可以有准备的告别世界,还会带着恐惧吗?还会带着沮丧吗?喋喋不休地抱怨吗?黯然神伤地流泪吗?

    美丽的花朵无视周围的目光,独自静静地快乐绽放,然后平静地凋谢,轻轻地飘落在根的周围,陪伴着母亲。一切显得是那样的自然而然,悄无声息。它们似乎根本没有经历过什么繁华和落寞,也没有经历凋谢衰亡。

    物质世界的现象告诉我们,世间万物早晚都有消亡的那一天,人生更是如白马过隙稍纵即逝。所谓“方生方死”,人出生就是意味着等待死亡。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三段论:“人是有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有死的。”它提醒我们,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不管贫富贵贱,美丑智愚,最终都要接受死亡的邀请。叔本华用诗一般的语言说道:“苍白的死神迈着同样的步伐去叩响茅屋的柴扉和王宫的殿门。”

    3

    据报道,说科学家即将研究出人类长生不老的方法。

    一种是通过器官、细胞的替换和再生技术,让身体不死。

    一种是通过将意识上传至云端保存,让意识可脱离肉体,独立存在,永不消散。

    人类追求的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躯壳,或一缕飘荡不散的游魂。躯壳和灵魂已经分离的我,又会成为谁呢? 过年回家,去看童年度过无数快乐时光的院子,多年前搬家了,留下老房子已是空空落落。 眼前浮现出小伙伴的身影,我们在这个院子里陆续长大,我们在这条小路上,追逐嬉戏。

    那时,我们一起坐在树下纳凉,我们一起爬树,我们一起捉螃蟹,我们一起听大人们絮絮地聊天……

    后来,老人一个个离去,孩子一个个长大离开,只留下一片孤寂。

    也会有独居的老人,在那些独居的暗夜里,或许会想起自己在这里长大,娶妻,生子,盖房子的一生,回忆里热热闹闹,觥筹交错,现实中,一盏青灯,四顾无人。

    曾经的热闹,到如今的孤寂…… 这世俗追逐的游戏,或许就是生存或者说更好的生活所要付出的代价。 有时候会感觉累,会想追逐的意义是什么?

    当我们在思考死亡时,我们在思考些什么

    是必要的物质保障,是生命成长的方式,是心灵成长的需要。

    到一定的时候,安然放下,放下曾经的虚荣,放下求之而不得的痛苦。

    就算在孤寂中,也能有自己的爱,有愉悦自己的力量,然后在某年某月某日安静地离开。

    你试看他青史功名,

    你试看他朱门锦绣,

    繁华如梦,满目蓬蒿!

    能抓住的,不过眼前这些岁月。

    趁着无常未至,心血未冷,好好做每一件手头事,好好爱每一个经过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们在思考死亡时,我们在思考些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ay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