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部曲

作者: 落青芳 | 来源:发表于2017-07-12 22:46 被阅读0次

大学生涯快完了,自己这几年买的书,满满当当,摆满一书架。看着这些书,才感觉自己的大学时光也算没有虚度,虽说专业课学得不怎样,至少还是抽空看了很多书。回顾自己的看书生涯,大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近代文学。

大学第一年,课程很少,社团活动也不多,我这人也没啥爱好,就爱看点书。那时,一有空,便跑到学校图书馆,一坐就是一下午。我有选择困难症,每次在学校外文书架,流连半天,几番比对,才能选出一本自己最想看的书。选好了,便感觉如获至宝,挑一个靠窗的位置,迎着阳光,开始看书。我一般都看外国小说,看的第一本外国小说是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故事写得很精彩,很有魔幻英雄主义意味,看的时候,非常崇拜主人翁。许是《基督山伯爵》写得太好,让我看得爱不释手,自此便对外文小说青睐有加。后来陆续看了《红与黑》、《苔丝》、《呼啸山庄》,都是经典外文小说,故事构思精巧,语言考究,读来意趣横生。我记得那时,痴迷外文小说,每天晚上早早便上床,坐在床上,拿起一本小说,便开始看,每次被故事情节吸引,都要看好久,才能忍住不再看下去,放下书,等着明天继续与书约会。

看了一年的外国小说,因为选课,我上了一节通识“易经”,自此我进入国学的世界。易经,我从未接触,只是狭隘地以为易经就是算命,好吧,真是不知者无畏啊。对新奇的事物,我总是热情很高,每堂课,我都认真听讲,课后,也是抱着易经钻研,虽说只是认识,却始终不得要领。毕竟像我这种刚入门,悟性又低的学生,若是很快研透国学的精髓,那估计才有鬼呢。虽说并不懂易经讲的什么,我却越陷越深,对易经越发痴迷,每日不再抱着外文小说,改为研读国学。国学这种深奥的东西,真不是我等悟性可以读懂。朋友看我每天研读《易经》,总是打趣,笑我是否要当算命先生,我只是笑笑,也许有天,我能当个算命先生,那才算是入门了,而今,我连门都未进,还在门口徘徊呢。读了一学期,才将一本《易经》读完,仅是读完,并无体悟。现在无论去哪里,我都带着《易经》,只为抽空就看,毕竟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希望读得多了,我能体悟出《易经》的真髓。

学了《易经》,我对中国古典文学也生了兴趣,陆续买了《浮生六记》、《桃花扇》、《西厢记》。古文总是有些难,每次看到不懂,我便放下书本,借助度娘,度娘也是有问必答,渐渐地,自己的文学素养也提升了。我喜欢中国古文,文字简练,用词含蓄优美,富有音韵。古典文学值得玩味,每次读来,总有一番新的体悟,反复朗读,感觉越发有趣。

后来看了老舍的《四世同堂》,故事背景并不宏大,贴近生活,却内含张力,通过小生物的经历,刻画出时代的心酸。近代作家,大抵都有时代的烙印,总会些起那段旧中国屈辱挨打的历史。我自认为,每个中国人都需要看近代中国贫穷受辱的故事,在小说里,感觉那个时代中国人被人欺凌的悲苦。永远铭记历史,才能更坚定地走向未来。我永远坚信,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富强,人民才能活出尊严。

看的第二本近代小说是《白鹿原》,故事背景也是近代中国的发展、变迁。故事通过两个家族的兴衰,几个人物在大时代下做出的抉择,反映了人性的善良与阴暗。我喜欢看刻画人性的书,作家就是将鲜活的人,暴露在读者面前,展露他们的挣扎与不堪,通过看书中人物的故事,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写人性,是一场拷问灵魂的旅程,书中人物的思想,便是作者人生观的延伸。看一本书,用心品味,总能读出作者的人生观。

看书、品茶、种花都是人生悠闲之事,只有有雅趣之人才能享受。读书中的故事,看着别人的悲欢,总会不经意间带入自己的情感,看到自己的影子,跟着书中人物一起悲伤欢喜。我读书喜哭,每次看到心酸的场景,总是忍不住落下几滴眼泪,朋友总说我太矫情,我只是太爱投入感情,每段故事,都带入自己的经历,便多了几分感同身受,心情自是复杂,情绪自会波动。

读书最好便是体悟,从书里,找到你想要的人生哲学,从每个故事,找到你认为正确的处事原则。故事即生活,生活却远比故事复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三部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ji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