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求仁得仁,怨是用希——《史记·伯夷列传第一》

求仁得仁,怨是用希——《史记·伯夷列传第一》

作者: 小木山庄的溜溜 | 来源:发表于2019-07-30 19:00 被阅读1次

    小时候就知道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的故事,当时一知半解,一直不能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只知道这是儒家所提倡的价值观——抱节守志虽死无憾。

    直到今天读了《史记·伯夷列传第一》,才发现原来我知道的并不是故事的全部。故事要从伯夷和叔齐的父亲孤竹君奇怪的遗命说起。孤竹君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君。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尊天伦,不愿打乱社会规则,也未继位,哥俩想要投奔据说会善养老的西伯侯姬昌,然而他们到的时候,姬昌去世了。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在首阳山。

    可以说伯夷叔齐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儒家道德体系最完美最极致的代言人。耻食周粟不完全是因为他们是商代遗民,也有部分原因是他们对周武王无父无君的态度的抗议。

    接着太史公的话让我不寒而栗,也完全说明了伯夷叔齐被放在列传之首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符合了儒家价值观。

    太史公质疑了“天道善待好人”这个命题。“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好人没有好报,恶人却长命百岁,太史公是不是想到了自己的遭遇?

    最后,太史公还揭示了伯夷叔齐扬名的原因:得夫子而名益彰。高洁之士也许会至死都默默无闻,必须依靠更有名的人来帮助传扬。他是在希望有人帮助他扬名,还是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扬名?我想不出来。只觉得这第一篇几乎没有多少人物事迹,好像全篇都是太史公隐晦而含蓄的呐喊。

    贤者真的求仁得仁了吗?伯夷叔齐真的没有怨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求仁得仁,怨是用希——《史记·伯夷列传第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ko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