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伯夷列传》。相得:相互配合,映衬;益:更,更加;彰:明显,显著。
《伯夷列传》是《史记》七十篇列传中的第一篇。本片传记以议论为主,叙事为辅。简要的记述了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相互让位而逃,最后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上的事迹,歌颂了他们注重节义的品德,同时说明伯夷,叔齐之所以能文明后事,与孔子的称颂有直接的关系。
孔子在《论语。公冶长》,《论语,述而》中,对伯夷都有过很高的评价和赞颂。孔子说: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意思是说,伯夷叔齐不记别人过去的仇恨,所以谭恩的怨恨情绪很少。这是因为他们的目的是在求仁,而得到的正是仁,又有什么课怨恨的呢?
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中,写到:
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骥:千里马;附骥尾:追随贤人之后。伯夷叔齐虽是贤德,也是得到孔子的赞誉后名声才更加显赫;颜渊虽然专心好学,也只是因为他追随孔子,德行才更加显著。
后来,从上面这段话中引出“相得益彰”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两者相互协调配合,就能使双方的长处和优点更为显著,突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