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节课里我印象最深的是要赞赏不要表扬,这个的赞赏可以具体来说就是描述性赞赏,它是培养自信而有爱心的孩子强有力的法宝。而评价式的表扬”,诸如“聪明”,“漂亮”以及“完美”之类的词不仅会让孩子们关注到自己失误的地方,更会让他们灰心丧气,不再继续努力尝试。既然我现在已经完美了,为什么冒险去尝试呢?
如果我们想要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继续坚持下去,就需要避免一些带有“评价”含义的词,像“好”,“好极了”,“真棒”,“最好的”。
正向强化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做出正确的行为,同时我们要警惕负向强化,因为它会让我们自恋受挫。在这里我想补充一下哪些负向强化是我们平时都在用却不自知的,它就是十二类语言沟通障碍。这些语言我们自己再说的时候会觉得很带劲,那是因为我们站在自恋高位,当是我们在听的时候就会明显感觉排斥、压抑、害怕、苦恼等负面情绪从心里涌出来。一起来看哪十二类语言会阻碍沟通。《参考内容来自T.E.T.教师效能训练》
1.命令、控制、指挥
“别抱怨,快点完成你的作业。”
2.警告、威胁
“你最好用心做,如果你指望这门课拿高分的话。”
3.说教,
总是说“应该”、“必须”“你知道上学是来念书的,你该把那些个人问题留在家里。”
4.建议,
提供解决办法“你需要做的事是弄出一个更好的时间表,这样你就可以完成所有作业了。”
5.教导、讲理、推理、摆事实“让我们看看事实。
你最好记住你只有34天时间完成这项作业了。”6.判断、批评、不认可、指责
“你就是懒惰,要不就是严重拖延的人。”
7.谩骂、归类、嘲笑
“你做事像四年级小学生,不像个高中生!”
8.说明、分析、诊断
“你就是在想方设法逃避作业。”
9.赞扬、肯定,给予正面评价
“你这个年轻人很能干,我相信你会找到方法把它做好的。”
10.解忧、同情、安慰、支持
“你不是唯一一个有这种感受的人,对于这种很难的作业,我也和你一样有过这样的感受。可是一旦你动手去做,其实不难。”尽管老师意识到提问经常导致学生为自己辩护,但教师最常用的绊脚石也许还是第十一类。在老师觉得需要多了解事实的时候,因为想用自己提出的最佳方案解决学生的问题,而不是让学生独自解决,便常常会用此法。
11.提问、探询、审问、盘诘
“你认为作业太难?”“这份作业你做了多长时间?”“你为什么等到现在才寻求帮助呢?”“这事你花了几个小时?”
12.退却、分散注意力、故作幽默、控告、转移话题
“来吧,让我们说点高兴的。”“现在不是说这件事的时间。”“让我们回到课程上来吧。”“看来好像今天有人不太对劲。”
虽然这十二类语言是从教师角度去分析,但是我依然记得我第一看完这些内容时的惊讶和不知所错。因为我身边的人都在使用这些方法教育孩子或者其他人,有些语言在使用的时候自我感觉也是良好的,比如第4,5,9,10这几个方面。但是我不否认,如果别人对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的表现不一定会接受,我会觉得不被理解,我想逃离这个说教者,他太烦我了,他根本就不理解我。后来慢慢学习以后我认同了这十二类语言确实会阻碍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