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命的礼物》的作者,他的老伴得了癌症离开了他,他们都是当地的知名人士,他更是有名的心理学专家。然而他们也不得不面对生离死别,在死亡面前,越是活的充实,越是死的坦然。在老伴死了以后,他继续以爱为名,写下了对妻子的怀念,写下了这本书。
他们两人从15岁相识,一直到老,经历了70多年,他们感情很好,在老伴最后的日子里,他恨不得想尽一切办法延长她的寿命。可是人呢,总是要死的,延长了生命,而没有了质量,她的老伴并不开心,她选择安乐死。她不想让那些徒劳无功的治疗再继续下去。最后方案无效,她选择安乐死。她希望自己的死亡应该自己说了算。然后她每天都和朋友们喝下午茶,并与她们告别。她非常坦然,她事业有成,她和丈夫去过世界各地旅游,她儿孙绕膝,活到了80多岁,应该算寿终正寝,她非常坦然。
然而就在她离开后的45天,这个伟大的心理学专家发现了一个问题,他虽然无比思念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却对女人,特别是丰满的女人有了感觉。他为自己的感觉感到羞耻,但是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就是说,在心理学角度上讲,这是很正常的。
不得不说,这位88岁的心理学大师毫无保留地披露自己关于情欲的想法,真得让人十分钦佩。针对自身的反常行为,他开始查阅相关资料。结果发现:很多人在经历哀伤时,都会情欲大增。这对那些丧偶的人来说,可能会特别矛盾。可以说,情欲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一种肯定。这个现象虽然很普遍,但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认知。总的来说,男女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男性身上更为显著。
而这位伟大的心理学专家,最终通过写作疗愈自己,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真实的情感表现,在心理学研究上也是一种突破,因为大多数人会隐藏自己的某些想法,他们不说出来,并不等于没有。这位心理学专家开始写作《生命的礼物》这本书,这书就是他的救命稻草,伴他解决烦恼的事。他以一个治疗师的身份给自己诊断。并做出相应调整。
最终他顺利走出了阴影,参与各项活动。他真正明白,只有活的充实,才可能死的坦然。人的死亡可以分为三次:一次,身体断气的时候,医生宣布死亡的时候。二次,在他的葬礼上,人们吊念他的时候。三次,他走过的日子里,最后一个人忘记他的时候。
这位心理学专家,不仅留下了他真实的心理学知识和诊断还有他的小说,这些都给后人留下了可以值得追寻的光。也就是说他还有存在的价值,因为在理论上他不过就是死了前面两次,只要人们还记得《生命的礼物》,那说明他还活在人们的心中,就没有真正的死去。这就是活着的真正意义,就是活着没有遗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