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自控力

作者: 我是麦莉 | 来源:发表于2018-03-20 14:04 被阅读21次

    这几日一直在读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的畅销书《自控力》,从心理原因和生理原因解释了人有时候为什么会失去控制,这本书对生活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不管怎么说,这几天我抠头发的坏毛病改善了不少,这绝对要归功于这本书的作用。

    为了加深自己对整本书的理解,我觉得做个读书笔记是很意义的。

    凯里.麦格尼格尔教授认为提高自控力最有效的途径不是教你如何去做,而是要弄清楚你为什么那么容易失控。弄清楚失控的原因不是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失败,而是让你避免落入失控的陷阱。

    就像我们有时候无法坚持一些好习惯,却一直沉迷一些坏习惯,想坚持的坚持不了,想戒掉的戒不掉,为什么我们一直沉沦在一些失败的怪圈。任何事情想要做好都要弄清楚根本原因,人是需要一个动力才会觉得活着有意义的。

    1、首先搞清楚自控力的本质是什么。

    从生理角度来分析,人的大脑是怎么进化而来的,答案是人脑的前额皮质进化了。前额皮质分为三个区域,分管“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种力量。我们真正的目标是由“我想要”决定的,“我想要”的细胞活动越剧烈,你采取行动和拒绝诱惑的能力就越强。

    所以拿我抠头发的坏毛病举例,为什么我这几天这种行为有所减少,因为看了这本书,我了解到我真正想要的是头皮健康,而不是头皮被抠秃掉。再比如抽烟的人,如果真正想要的是健康,那么戒烟的动力就强烈,如果没有去特意关注健康这件事,那他甚至不会觉得抽烟有什么不好。

    但是训练“我想要”的过程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的,我们的头脑中常常有两个自我,一个自我任性妄为,一个自我克制,我们需要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唤醒那个明智的自己,刻意地练习“我想要”,慢慢地我们大脑中某些区域的密度也会变大,也就更能唤醒意志力。训练大脑和锻炼肌肉一样,也是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越来越强壮的。

    2、自控力有哪些特点呢?

    其实自控力也和万事万物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的生存会受到两种不同的威胁,一种是来自外在的威胁,一种是内在冲突。作者用剑齿虎和奶酪蛋糕做对比,当我们的祖先在原始大草原上遭遇到剑齿虎的威胁时,身体的本能反应一定是赶紧逃命,绝不会在大脑中犹犹豫豫地想,我该怎么做呢,而是整个人进入到一种应激状态。但是如果是一块美味的草莓奶酪蛋糕呢,你的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犒劳一下自己,你的脑子里会释放出一种叫多巴胺的东西,它们迫切地对你喊着“我要”,而你可能会忘记你的长期目标,你现在满脑子想的就是我要吃奶酪蛋糕。

    同样是威胁,但是后者不会对你造成直接的伤害,如果你不主动去动它的话,它就不会影响你的健康和腰围,你真正的敌人是你自己。所以培养自控力是另一种自救的方式,它可以让你在面对内在冲突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作者给出的方法是三思而后行,它和应激反应不同的地方是,前者的起因是意识到内在的冲突,而不是外在的威胁。而这种反应是需要后天训练出来的,目的就是让你慢下来,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抑制冲动。

    对“三思而后行”反应的最佳生理学测量指标是“心率变异度”,它能很好地反映意志力的程度,通过平时的一些锻炼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心率变异度,冥想练习就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3、自控力有没有副作用。

    作者也在书中着重指出,自控需要大量的能量,长时间自控就像慢性压力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力,增大患病的概率。我们需要时间来恢复自控消耗的体力,最佳途径就是放松。这里的放松不是让你放纵的意思,比如大吃大喝一顿,看一整天电视,等等,而是提高意志力的“放松”。

    作者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方法:你需要躺下来,用枕头垫着膝盖,腿稍稍抬起(或者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个你觉得舒服的姿势)。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感觉你的腹部有起伏。如果你觉得身体某处很紧张,你可以有意识地挤压或收缩肌肉,然后就不要再去管它了。保持这种状态5~10分钟。试着享受这种除了呼吸什么都不用想的状态。放松会让你的生理机能得以恢复,同时消除慢性压力和自控带来的影响。

    不过我觉得有时候这个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好像自控力真的是有限的,用完了还是会想彻底放纵一下,那么自控力是否和肌肉一样有极限呢。其实就像跑马拉松的运动员,当你的身体到达一个疲惫的阶段的时候,大脑会对你的肌肉发出指令:你该停下来了。但是这只是大脑为了保存能量对肌肉的虚晃一枪,有经验的运动员懂得第一波疲惫感绝不是自己真正的极限,只要有足够的动力,就能挺过去。

    我们的自控力或许也可以像运动员一样,挺过意志力消耗殆尽的感觉,挺过第一波疲惫感,我们的自控力也会越来越强。但是如果你不断感到能量枯竭,就要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筋疲力尽了。

    对于有极限的自控力,我们最好在它能量充沛的时候好好运用,把自控力用在刀刃上,通常我们早上醒来是意志力最充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放这个时候去做,这也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提到的要事第一的理念,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精力最好的时间去做,那么哪怕一天中其他的时间都荒废了,起码把第二象限也就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完成了,这一天也就没有白过。

    4、在培养自控力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到一点就是,不要误把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行为混为一谈。

    作者提出一个怪现象,为何善行之后会有恶行。比如提倡环保的人为何更容易做出伤害环境的事,节食的人为何更容易出轨,品德高尚的人往往会做出道德败坏的事,你是否在用曾经的善行给现在的放纵做辩护。

    我们往往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误把努力的过程当做结果,而那仅仅是实现目标的一个途经而已,但是一旦我们当成了一种结果,往往就会认为是一种成就,想给自己的成就颁一个奖,给自己一点鼓励,而人们常常认为真正的自己想做坏事,每次自控都是一种惩罚,只有放纵自我才是奖励。

    5、从生理方面分析,自控力面临一个大敌,它的名字叫多巴胺。

    当大脑发现获得奖励的机会时,他就释放出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并不能产生快乐的感觉,那种感觉更像是一种激励,它给了我们希望,渴望,欲望,所以我们为了得到那种奖励的承诺不断地去挣扎,追寻。

    作者以实验中不断接受电击的小白鼠为例,解释了多巴胺产生的作用,这也让我想到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比如不断地刷微信朋友圈,刷微博,不断地找寻新信息,似乎并不能得到多少快乐,可是好像总是在期盼着什么,当我们大量的精力消耗在不断追寻快乐的欲望中,最终却什么也没得到。

    情绪低落时我们更容易放纵自己,这时候我们又该如果处理我们心中的罪恶感呢。我们在自责和愧疚的状态下往往会破罐子破摔,彻底放纵自己,大脑在感受到压力的状态时也会进入到寻找快乐的状态,但是释放多巴胺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只会反反复复进入到一种求而不得的折磨中。作者提出的方法就是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失败,摆脱罪恶感才会让你变得更强大。因为自我批评会降低积极性和自控力,而且也很容易导致抑郁。但是自我同情则会提升积极性和自控力。

    6、未来的你和现在的你是一个人么?

    我们似乎没有想过那么多,总是习惯于把困难的事放在以后去做,越远越好,现在的自己总想及时行乐,未来的自己放佛无所不能,不用去管。我们把未来的自己理性化了,到那时无论我们怎么看待未来的自己,我们都不会觉得他们和现在的自己是同一个人。

    没错,大脑会把未来的自己当作别人,这种习惯对于自控力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你的大脑里越是不容易把未来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联系在一起,你就越可能屈服于及时满足。

    给“未来的回报”打折时人的天性,但是每个人打的折有所不同。有的人心里牢记更大的奖励,打的折很低,而有的人恨不得清仓大甩卖,也要获得那种及时满足的快感。

    对未来的奖励大打折扣的人,往往也会在很多方面出现自控力问题,比如抽烟,酗酒,赌博,等等。

    大多数人都是目光短浅的,但也有另一种极端的人,作者称他们是“高瞻远瞩”的人。受“高瞻远瞩”折磨的人则习惯把目光放的更远,却看不到屈服于诱惑时的快感,同样也感受不到快乐。

    他们做一件事情必须要有一个放纵自己的承诺,他们屈服于诱惑和别人抵抗诱惑需要的自控力一样多。这让我想到我们中国的一些老一辈的父母,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等到富裕了有条件了依然改变不了一些过于节俭的习惯,可能是穷怕了,所以潜意识总觉得要给自己一个物质保障。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志力也会传染?

    坏习惯和积极的改变都能像细菌一样在人群中传播,而且没有人不受其影响。

    首先作为社会中的个人,三种形式会使我们的社会脑出现意志力失效。

    第一种是无意识的模仿,比如你看到别人吃东西,你的脑海里也会感受到吃的动作。

    第二种是传染情绪,比如一些情景喜剧里刻意设置的笑声,就是让你不自觉地感染里面的情绪。

    第三种是当我们看到别人屈服于诱惑时,我们的大脑也可能受到诱惑,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我们和朋友一起购物时花的钱更多。

    我们很容易感染别人的目标,而失去自己的控制。同时你身边最亲密的人会比一般人更有传染性,因为人们更容易受到自己强烈认同的人的影响,因为潜意识里觉得他们跟自己是一类人,同频共振的强度也就越高。

    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我们的日常行为会受到“社会认同”的巨大影响,我们不会为了一些高大上的理由去做某些事,当然有时候我们会利用这些高大上的理由来粉饰自己,唯一关系到我们怎么做的,就是“别人都这么做”。这点又让我们想到一些社会现象,比如催婚,催生孩子,各种催。“社会认同”用在好的方面可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的真善美,可是用在一些违背自由意志上就会像裹脚的老太太,又慢又不自由。

    8、人们的逆反心理,摆脱不了的“我不要”。

    这是件很讽刺的事情,作者用一个白熊举例,从现在开始,不要去想白熊。没错,从这一刻开始,你的脑海里就已经出现了一只白熊的样子。越是告诉你不要去想,你就越是不由自主地去想,这是否是人们的逆反心理作怪呢?

    为什么压抑想法行不通?这和大脑如何处理“ 不要去想”这个指令有关。大脑把这个指令分为两部分,分别由两个不同系统去执行。一个系统叫“操作”,依靠大脑的自控系统来完成,这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能量;另一个系统叫“监控”,它自动运行,无需耗费大量精力。就像一个人跑步,一个人开车,跑步的人跑的再快也跑不过开车的人,运行的系统本身就完全不一样。

    疲惫的“操作”和精力充沛的“监控”造成了大脑的不平衡,这就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你越是操纵自己不要去想一件事,你的监控系统就越是自动运行般地监测这件事。越是奋力抵抗越是感到疲惫。

    作者给出的方法是,对内接受自我,对外控制行动。直面自身的欲望,但不要付诸行动。当欲望来袭时,注意到它,但不要马上试着转移注意力或与之争论,记住自己真正重要的目标。学会驾驭冲动。当冲动一直存在时,不要试图摆脱它,也不要讲冲动付诸行动。

    整本书读下来,还是有挺多收获的。就像作者给出的建议,如果说真的有自控力秘诀的话,那就是集中注意力。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自己的大脑,让它通过刻意练习意识到这一点,而不是自行其是。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平时是如何允许自己拖延的,又是怎样通过一些行动和语言让自己的放纵合理化的。我们需要记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实现最重要的目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样培养自控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dv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