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背馍背出个名堂来

背馍背出个名堂来

作者: 闫忠录 | 来源:发表于2019-12-21 22:53 被阅读0次

      说起背馍的往事,时过境迁,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现在回忆起来,虽然有点心酸,但那完全也是为了去中学上学读书。那时候的学生路再远,条件再艰苦,也得去上学,直到把这三年熬出来。

      二哥的家,距他念书的中学,有四十华里路,距县城里的中学也有四十华里路。南源中学地处县城南原上,山路湾湾,崎岖不平,交通十分不便,那时没有汽车,连一条象样的公路都沒有,上学只能靠两条腿步行走路。

    二哥退休了,经常喜欢拉拉家常。他说的最多的话,还是他童年时代。二哥在家门口读小学的时候,不贪玩,放了学总是帮助母亲去地里割草,喂猪;或是在院子里那块大石板上写作业,复习功课。他所在的六年级毕业班有四十五名同学,被录取上中学,只考上了六名同学,他就是其中一名。

      一九六三年,是个灾慌之年,粮食欠收,人人都吃不饱饭,饿肚子。农村刚刚解散了大食堂,生产队里的牲畜基本上也饿死了,家家户户吃饭都成了困难。二哥去中学念书,要住校,要背馍,学费只收三块八毛钱,加上书费,共计不到五块钱,父亲愁的团团转。更为困难的是,他上学,每天两顿饭,吃四个馍,要从家里拿。父亲母亲,弟弟妹妹,也包括他自己,都要抱着磨棍推石磨,才能把粮食加工成面粉,才能蒸成馍。

    二哥想起他第一次上学背馍,就觉得很好笑。妈妈蒸好了二十四个高梁面馍,出锅,放凉,再装进布袋里。那时候,家里穷,沒有象样的好布袋。母亲把掛在墙上的那条旧搭链拿下来,扫一扫,拍打拍打,就成了二哥背馍的布袋子。

    阳历八月二十八日开学了,妈妈起个大早,把蒸好的二十四个高梁面馍,分开前边装十二个;后边装十二个,装的满满当当。二哥背着搭链,手里提着个小盐瓶子,还有新鲜青辣掓,出门上路。走起路来,一摇一㨪,很不平衡,很不得力,像是旧社会里走来的算命先生,只是没戴那顶黑布颜色的西瓜皮㡌子。

      二哥个头不高,背着沉甸甸的馍袋子,一路同行有三四个同学。他在行进中总是爱掉队,掉队对他来说很是苦恼。在去上学的路上,基本上走的都是截路,翻一道沟,爬一道山峁峁,放着原路不走,非要从人家庄稼地里斜插过去。为了省力省时间,就走小路,如果从独户人家门前走过。一不小心,住户人家的狗就会扑出来,汪汪汪的吠叫,吓的同学们慌里慌张,夺路逃命。二哥说,有几次跑的时候他就被绊倒了,绊倒就容易把镆掉出来。狗见到馍,再也不去袭击行人,就抓紧时间寻找吃食。嘴里刁着个高梁面馍,贼不溜溜的,躲在它家墙角落里就啃吃起来。

      背馍辛苦,上学读书更辛苦。南源中学是一所新建的学校。新生入学,还要从自己家里背三十斤重的麦桔杆来为自己打地铺。春季开学了,天慢慢䁔和了,睡到麦草窝里,全身上下,还感觉暖盈盈的;到了冬季,学生的住宿条件苦不堪言。南源中学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西北风嗖嗖刮来,带着潇潇的哨音,钻进被窝里,冷的人瑟瑟发抖。窗户上糊的旧报纸,时不时的就被西北风撕破,呼啦呼啦的夜夜笙歌,让人冻的实再难以入睡。

      二哥还说他在住校期间,同学们背馍吃饭的那种生活情景,很惬意。三人一团,俩人一堆,圪蹴在一起,馍蘸着青辣掓,吃地嘴角上,舌头上到处都是,辣得人稀溜稀溜作响,为了填饱肚子,再辣还是坚持着要继续吃完。生活条件虽然这么艰苦,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现在回忆起来,还是让人念念不忘,挺有意思。

      背馍上学,同学们的生活环境不管咋样艰苦,都是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求知的欲望还是有增无减。同学们都知道求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生活更好,自觉学习的风气还是十分高涨。当你每天上课的时侯,早晨把馍送到学生灶上,一个年级分配三层笼屜,同学们都会自觉的把自己馍放好,也不用打记号。下课了,待到吃饭的时间,同学们都会自觉排队,个人拿个人的馍。每人再舀一洋瓷缸子溜过馍的蒸笼开水,高梁面馍蘸着食盐,蘸着青辣掓吃着、喝着就是一顿饭。一日两顿饭,三年六载,天天如此,学业就是在背馍的道路上,用辛苦换来的。

    二哥一生最高兴、最愉快的事,还真要感谢那个艰苦的时代。人常说,“十年寒窗礳砚墨,九载熬油读圣贤。”人的知识,学而是知之,只有读书,才会变得聪明起来。走上工作岗位,靠的是什么?靠的还是聪明才智。入党、提干,做领导,组织考察某某人,看你是否是研究生学历;博士生学历;或者是更高的学历。这些都是每个人参加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

      如今怎样看待背馍?二哥说,那是人生中的一种骄傲。古人云:已知甜中甜,方知苦中苦。先苦后甜,才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二哥正因为有了三年背馍上学的时间,在中学里苦苦学习砺练,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会画画、会书法、会写文章、还是报社的特约通讯员。二哥的人生道路虽然坎坷不平,但他没有气馁,他常常安慰自己,有学问,有知识就会战胜一切困难,但是知识也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时刻不忘充实自己,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人生和命运。

    永不停止的学习和求知,使二哥没有虚度人生。现在回过头来看,他所走过的路,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当年背馍上学背出的名堂。

              闫忠录写于2019年12月15日

                联系电话:13571963702

                邮编:710065

            通信地址:西安雁塔区太白小区东区4号楼402室

   

相关文章

  • 背馍背出个名堂来

    说起背馍的往事,时过境迁,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现在回忆起来,虽然有点心酸,但那完全也是为了去中学上学读书。那时...

  • 背馍

    大哥上学那会背馍是把馍当干粮,我背馍是把馍当成“副食”。我喜欢吃母亲做的饼,所以常央求她做好一周的饼让我带到宿舍,...

  • 背馍

    背馍这个词,完整的说法应该是:背着馍当干粮,到离家远的学校去上学。单说背馍,现在的年轻人肯定弄不懂是什么意思。那时...

  • 背馍

    最早的一拨60后前辈们开始进入退休倒计时了,他们中有人着手写回忆录,回忆自己的一生。我读过不少人的作品,无论他这...

  • 背馍记

    背馍记 孔令兴 一晃就退休了,浑身的轻松,满满的愉悦!谋生的工作告别...

  • 农家馍

    前几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篇《背馍上学那些年》的东东,虽然我没经历过什么背馍时光,但耳闻目睹哥、姐们的背馍历程久矣!以...

  • 背馍的日子

    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就想知道“背馍”是啥意思? 说到“背馍”这个词,就得先解释一下“馍”,在陕西关中地区,“馍”包...

  • 好回忆

    背 馍 2017-11-06 马腾驰 文化陕西SQ 背馍这个词,完整的说法应该是:背着馍当干粮,到离家远的学校去上...

  • 《背馍》浪漫版

    下晚自习后,我们几个女生盘腿围坐在地铺上,吃着自家的馍头,几双筷子都去夹一个瓶子里的咸大豆,有说有笑地边吃...

  • 也说背馍

    前天,社民在群里,转了篇马腾驰老师的《背馍》,范哥就怂恿着我也写一下,我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一是有个向名家学习的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背馍背出个名堂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en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