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首好歌不能拯救世界,那就两首。如果两首不够,那就一部电影。GO NOW
近50岁的高晓松,一个把生活过的像诗的哲学家,有一次在《鲁豫有约》的采访中这样说道:
“年轻的时候每件事你都想明白,每个人你都想仔细把他看透。每个事情你想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甚至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你都特别想去明白。但是你其实明白不了,你连你自己最爱的人坐对面你可能都不能全明白。可是年轻的时候就太想明白,因为老觉得有一些事情不明白就是生活的慌张,后来等老了才发现,那慌张就是青春,你不慌张了,青春就没了。”
如今的高晓松真的是没有了慌张的,没有了迷惘,在书里,在牢里,在节目里感悟人生,也不止一次地在节目里提醒着后辈的年轻人:哦,理想,真是一种好东西。
他那句在:“生活如果只有眼前的苟且,那将是枯燥的,无趣的,诗与理想才是最接近心灵的东西。”这碗鸡汤呼唤着不如趁着青春,勇敢追梦,在恋恋风尘中,让青春无悔。
关于理想这个话题,关于音乐,关于青春,关于坚持,实在是太爱太爱这部电影《sing street》,中文翻译为《初恋这首情歌》,堪称最爱电影之一,观后血脉膨胀,好想去淋雨!
头回觉得音乐串烧电影如此精彩,作曲功力一流,剧情和歌词很像,一气呵成,仿佛写满了我们的童年幻想。
比如男主人公转学后的自卑,比如青春期的烦恼,比如和学校小霸王的欺凌,比如音乐创作,比如拉人组乐队,比如和教导主任对峙,等等的一切元素。家庭的破碎,个体的成长突破,构成了那些青春的慌张。
最爱那首插曲《Drive it like you stole it》,植入的片段描绘在男主人公的想象里,所有的人都原地给力,闪闪发亮。暗恋的女孩收到邀请盛装出席,闷骚爱音乐的哥哥骑着摩托隆重登场,古板的教导主任翻起了跟头,伙伴们热舞歌唱,而自己和乐队里的朋友一起,唱着一首欢快的歌。
可是成功太TMD不容易了,定义成功的标准又如此简单粗暴,我们这代人现在都被称为“中年女子”,却还没感受到世俗的赞誉。不禁跟着旋律哼了起来,《begin again》,热爱不是成功,音乐不是成功,音乐是表达情绪的工具,音乐是自我的畅所欲言。
结尾的男主人公和心爱的姑娘去了伦敦,当然这个理想主义的结局还是温暖的。而我们的17岁在做什么样梦呢?
时间是如此公平,成年人的世界常有是现实的残酷冷漠,生活是琐碎的,压力是常态的,甚至能带走你所有的憧憬,毒鸡汤也能洗脑变味,表面光鲜背后,是刀尖上舔血的殚精竭虑以及战战兢兢。
很多人分不清理想和欲望,理想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快乐的,欲望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痛苦的。
就像现在很多人分不清买那么多房子到底是理想还是欲望,坐拥房产的确产生强烈多巴胺,但是深夜出差回家后厨房的那碗小米粥倒也暖人脾胃幸福感满满。
其实让生活过得有意义,让时间利用的有价值,就是对生命的感恩。做好每一件小事,是对生活的不辜负,守护心底那份人文主义小理想,是对梦想的不辜负。
传递温暖和美好,努力生活,奋发向上,那么17岁的梦想便是一生最闪亮的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