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以德:管理人,用规则还是用道德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引导;
道之以政:用政作为手段来治理百姓;
齐:约束
齐之以刑:用刑来约束百姓;
民免而无耻:百姓因为害怕被刑,而不去犯罪;
这句话是有大前提的,是国泰民安还是民不聊生?在一个安稳的世道上,谈论道德,是一个格局,还一个超越了法之外的高阶自律和道德修养。
而在一个战火四起的地方,谈道德,是没有基础的,人们都不能保命,那不是空谈吗?
今天看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四阶段, 前道德阶段(2-5岁),他律道德阶段(5-8岁),自律道德阶段(8-10岁),公正道德结算(10-12岁),这些时间段不绝对,但可以代表大部分。
还有一个,是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也是这个道理,到底是优先考虑道德的,还是优先考虑法律?
海恩兹偷药:他为了给妻子治病,卖家200币的药,医生说2000币,但他只有1000币,说,那我给你打工,以后每个月慢慢还,医生不同意。海恩兹偷了医生的药。请问,如果你是法官,你该怎么处理这个案子?
在儿童发展的阶段,判定的标准是不同的,跟随年龄分为:
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习俗水平(9-16岁)、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
9岁以下的孩子,自己的利益是优先的,认为要偷
9-16岁,会考虑到个人之外的利益,认为不应该偷。
16以上,会意识到道德,而不止是法。认为可以酌情处理,而且要修改法律、要合理定药的价格。
对道德的判断,每个人认知不同。至于哪个优先,要基于大前提,不能一概而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