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用政令来要求别人,如果你不按照这个要求来做,我就惩罚你……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用这个方法,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
我们跟自己的孩子讲一件什么事情,我们很多家长都会说你再不听话我就揍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放那儿了……在做妈妈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跟孩子这样讲话。
有时候在想你连自己都管理不好,还怎么去管理好孩子呢?更别说去管理公司员工了。
如果用各种条条框框来管理人,这种管理模式下人民就会为了逃避惩罚想尽办法,就算做了坏事,只要逃避了惩罚,也没有羞耻感,反而还会觉得自己有本事。
我们在公司工作,公司规定每天上班时间是早上八点,可有些员工就是不按规定的时间来打卡,迟到早退,甚至有的人还会早早地来公司先打个卡,然后再出去买个早点,结果就是他浪费了公司的资源,还觉得自己很聪明,觉得这样做老板也拿他没办法,没有一点耻辱感。这样的员工很多,他没有一点羞耻心,他的羞耻心被公司的刑罚给干掉了。
《论语》讲的是王道思想,是征服人心的,是教我们收心的,怎么样才能收心呢?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就是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做个表率,用德行来要求大家,对大家进行人格教育、道德教育,人们慢慢变得懂礼有礼,用礼来约束,最后就会成一个有耻且格的人。
自己把自己纠正好,叫做格,这个“格”有点自律的意思,而自律有时有点被迫的意思,但是格是主动自律,大家一听自律这两个字就会觉得很痛苦,而格是我自愿主动把自己放在道德当中,用道德来约束自己。
如果希望孩子以后能成龙成凤,那你就真的没有办法说我就这样瞎过吧,孩子在学校将来就能成龙成凤,家庭教育是胜过学校教育的,没有那个伟人圣人是学校教出来的,孟子的母亲是学校告诉她让她三迁的吗?不是,果然圣人也是有一位圣人般的母亲。
教育孩子也要拿伟大的思想来教育他,而不是拿自己的认知来教育他,再好的教育也比不上一个好妈妈,自己的孩子要自己用心去教,不要用那些压迫的语言、压迫的行为来压迫孩子,这样做结局就是对方会更加的怨恨你,更加愿意去钻空子,更加愿意走弯路。
要用德行来教育,让孩子懂礼,用礼来约束他,他就会慢慢变得有耻辱心,会自己要求自己,会自己活在自己的自律当中,这就叫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50006/e852ba4715b98847.jpg)
网友评论